在我们很多人印象中,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军队不堪一击,列强一恐吓,就签订条约、割地赔款。
其实,大清也有风光的时候,洋务运动后李鸿章组建的“北洋水师”,战斗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亚洲第一。
即使在大清最无能的慈禧时代,还是有光绪、李鸿章等人,看到鸦片战争中英国战船火炮的威力后,意识到制海权的重要性,开始组建大清近代海军。
年,李鸿章专门出洋考察,采购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强大的铁甲战船,本来老牌子的英国军舰是首选,但英国人店大欺客,漫天要价。
这时新兴的德国人看到市场,给李鸿章报了一个相当优惠的价格,战舰威力强大又物美价廉,李鸿章当场拍板:买它!
最后李鸿章以万两白银的价格,买下了“定远”、“镇远”两艘主力铁甲战舰,排水量万吨级。
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军旗是龙旗。
此时的大清海军已陆续采购大小军舰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余人。其中主力以“八远舰”命名:定远、镇远、来远、经远、致远、靖远、济远、平远。
拥有如此强大的一支近代海军,朝野上下人心激动,但很快,问题来了。
“买船一时爽,保养火葬场”。
军舰是个很烧钱的玩意,不是买了就随便用了,日常保养、维修、训练到处要花钱,一发炮弹抵得上普通人几个月工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朝廷每年拨的万两白银,根本不够塞牙缝。
时间一久,户部就不乐意了,保皇派翁同龢等人攻击李鸿章,光绪帝犹犹豫豫停了拨款。
没了钱,装备老化,炮弹不足,故障率高,北洋水师从诞生那天起,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年11月,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海军为了讨好老佛爷,把本用来购买一艘英国军舰的钱,挪用去给老佛爷祝寿贺礼了。
这艘军舰是英国为北洋水师量身定做的快速型军舰(航速高达22.5),弥补舰队速度迟缓的问题。这个消息被日本知道后,立马全国凑钱“截胡”给买下了,大清不要,我们日本要了。
可笑的是,这艘船就是后来邓世昌拼死也没撞沉的——“吉野”号!
当时的日本,为了建造海军,举国捐款,日本天皇皇后把首饰都捐了,日本银行超量发行国债,透支未来的钱,全力打造军舰。
可以说,如果甲午海战日本败了,光是国债就能自己崩溃,所以日本赌上国运,要搏一票大的,打败大清抢到银子!
但当时大清上下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翰林院大臣上书奏:日本国仅有2艘铁甲舰,其他都是木头做的帆船,不足为惧。
但实际上呢?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前,日军已配备了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主力战舰,全套新式自动火炮,炮弹均为黄色炸药,威力是北洋海军用的实心弹10倍有余。
而且,日本特务掌握北洋海军的资料后,特意从德国定制了三艘专门对付镇远、定远的军舰。
从诞生那天起,日本海军就在等待一个消灭北洋水师的机会。
很快,机会来了。
年2月15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皇帝请求大清出兵镇压,而日本也在等待这个挑衅机会。
7月25日,日本埋伏丰岛海面,突然袭击清军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名士兵宁死不降,壮烈殉国。
清政府大怒,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完成护航任务的北洋水师,在鸭绿江大东沟与日本舰队遭遇。
日军随即排成单列纵队,准备迎战北洋水师。
同时,“镇远”号发现有日本军舰冲来,立刻拉起警报,水师提督丁汝昌命令北洋舰队变换队形,雁形阵迎战日本联合舰队。
当时双方的实力基本打平,北洋水师10艘军舰,对阵日本海军12艘军舰。
日军的火炮多装备在侧面,以一字长蛇阵,用侧面火炮攻击北洋舰队,日本军舰特点在于火炮发射台灵活,炮弹威力较大,航速较快。
北洋舰队阵容
北洋水师的火炮比较老旧,重炮装备在船头位置为主,以雁形阵出击,靠“定远”、“镇远”两舰以重型铁甲舰打头冲阵,其余军舰在两翼,但航速较日军慢。
中午12点50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打响了黄海海战的第一炮,但未命中敌舰。随后,日军旗舰“松岛”向北洋水师开炮射击。
战斗一开始,日舰派出以“吉野”、“浪速”、“秋津州”和“高千穗”组成的第一游击队,利用速度快的优势,避开主力重船“定远”,绕到了北洋水师的右翼,迅速包围“扬威”、“超勇”猛打。
“扬威”和“超勇”服役较久,装备陈旧,航速和火力只能作为策应,开战半小时后,“超勇”起火被击沉,管带黄建勋坠海自杀;“扬威”舰体严重倾斜,前后火炮全部失灵,驶离战场后居然搁浅,管带林履中跳海自杀。
正面战场上,日本旗舰“松岛”与北洋旗舰“定远”捉对厮杀,12时53分,一发炮弹击中“定远”指挥台,信号旗被打坏,提督丁汝昌摔成重伤,整个舰队失去统一的指挥,开始各自为战。
此时,“济远”管带方伯谦竟临阵脱逃,“广甲”看到“济远”逃了,也跟着逃跑。
更乌龙的是,“济远”逃的时候慌不择路,竟然把搁浅在附近的“杨威”给撞沉了;“广甲”逃跑后在大连三山岛触礁,23日被路过的日舰发现,自己炸沉了。
“定远”、“经远”、“来远”捉住日舰中实力较弱的“扶桑”、“赤诚”、“西京丸”和“比睿”,进行猛烈攻击,“比睿”号慌不择路,竟从北洋水师中穿插过去,可惜北洋水军以穿甲弹为主,重伤“赤诚”、“西京丸”和“比睿”后,竟没能击沉敌舰。
14时15分,日本舰队迂回到北洋水师背后,与击败“扬威”、“超勇”的第一游击队形成前后夹击,北洋水师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来远”、“靖远”受伤,退出战斗修复。
15点3分,日军一炮命中旗舰“定远”,“定远”随即燃起大火,旁边的“致远”和“经远”掩护旗舰灭火,“定远”成功扑灭了大火,但“致远”此时已被日舰的炮火集中围殴,船体严重倾斜。
“致远”管带邓世昌在得知炮弹用尽后,下令全速前进撞沉“吉野”,伺机发射鱼雷。日舰见状边逃命边集中火力攻击“致远”,第二发鱼雷命中“致远”舰鱼雷仓,“致远”爆炸沉没,全舰官兵共名壮烈战死。
邓世昌坠入海中,拒绝了救援艇丢过来的绳子和游泳圈,抱着爱犬“太阳”,沉水殉国。
“致远”沉没后,“经远”继续迎战“吉野”,在密集的炮火下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经远”被鱼雷击沉,全舰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
日舰后来回忆“经远”舰:“终未升降旗,一直奋战,死而后已,可瞑目海底”。
15点30分,“镇远”发射的一枚榴弹,命中“松岛”号甲板上的弹药堆,引爆炮弹,炸死日军炮塔指挥官志摩清直等余人,“松岛”失去指挥能力后逃跑。
此时,正面战场上“定远”、“镇远”仍在遭到日本舰队5艘军舰的围攻,两舰铁甲防御强悍,多次起火但始终坚挺,以2对5不落下风,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被“定远”和“镇远”轰得逃跑,旗舰“松岛”瘫痪,“吉野”、“扶桑”也受了重伤。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并召回之前撤离战场的“平远”、“广丙”和鱼雷艇,北洋水师重新集结。
17点30分,日本舰队见吃不下北洋水师,下令全部撤离战场。北洋水师随后也收队返回旅顺港。
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
此战,北洋水师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无数;但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仅仅是重伤,返回船坞修复,一周又恢复战斗力。
但北洋水师返回旅顺后,却因缺少维修零件和维修工人,折腾了一个多月,勉强堵住了漏水,北洋水师却失去了战斗力。
北洋水师一战之后,彻底失去了黄海制海权,龟缩在威海卫。
更悲催的是,“镇远”在入港时不慎触礁,彻底瘫在了海上,管带林泰曾自杀。
出不去港的北洋水师,就像失去了牙齿的老虎,等待他们的是日本舰队的围杀。
年1月19日,日军主力登陆旅顺,一路杀到威海,包围了北洋水师所在的刘公岛。
2月6日,日舰鱼雷艇偷袭,击沉北洋水师“来远”,“威远”和“宝筏”号。
2月7日,日舰全歼北洋水师鱼雷艇,并占领岸炮,活捉4名清军,威逼他们掉转炮口轰炸北洋水师舰队。
2月9日,日舰击沉了北洋水师最后一艘主力舰“靖远”,北洋水师基本大势已去。
2月12日,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广丙”号管带陈壁光代表北洋舰队投降,“定远”和“镇远”为不资敌自爆沉船,日军俘虏了“济远”,“平远”,“广丙”等残余军舰。
两个多月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日军在获得清政府2亿白银赔偿后,80%投入海军和陆军装备,为日后全面侵华,埋下了伏笔。
甲午一战,是中华民族的至暗时刻,列强瓜分中国;但这一败仗,也让无数国人开始觉醒,古老的东亚睡狮慢慢睁眼。
年后50年,中国人民终于干趴了日本。
长眠于海底的北洋水师英雄们,你们可以安息了!
年,山东威海卫,“定远”舰沉船被考古打捞上来,“致远”、“经远”也陆续被发现。
定远舰残骸
当这些沉船重见天日的那天,迎接这些不朽将士们的是:
强大的航母编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