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名单,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西连村榜上有名。
近年来,七拱镇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众多的特色产业正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迸发出乡村振兴的大能量。而西连村抓住当地的特色优质产品“七拱淮山”,大力发展淮山产业,目前,该村淮山种植超亩,年产值达多万元。
村淮山种植年产值多万元
据了解,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认定工作于今年9月启动。入选村落要求立足本地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西连村成功进入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公示名单,极大鼓舞了当地干部群众砥砺奋进的劲头。
西连村地处七拱镇北面,毗邻省道S线、G国道,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西连村有七拱河支流流经,水源充足,自古便形成具有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土壤沙,加上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优质淮山种植。”西连村党总支部书记叶少环说。
淮山产业是七拱镇的优势主导产业。目前,七拱镇全镇从事淮山种植的有多户,从业人数达到多人,带动就业人数近人。而西连村是七拱镇淮山产业的主力军。西连村盛产的“冬绿香”牌淮山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西连村种植优质淮山经验丰富。年初,该村村民便开始尝试采用绿色生态技术“沙填法”种植淮山,先挖沟再填沙,沙土比例大概为七比三,这样种出来的淮山比原来外形更加粗大、更加笔直美观。
“‘沙填法’使种植出来的淮山个头比原来增大了20%以上,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并得以推广,村民种植积极性高。”叶少环说,去年全村从事淮山种植的农户户,从业人数达到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
“我们村种植的淮山肉色洁白、松软香滑,煲汤、清蒸、焖炒、打边炉都可以,色、香、味俱全,特别正,”西连村淮山种植户黄海洋谈及当地的淮山赞不绝口,“这里土质好、水好、无污染,所以种出来的淮山特别好。”
目前,西连村种植优质淮山亩,亩产斤左右,亩产值元—1.2万元,产值多万元。
抱团发展共奔小康
七拱淮山,因其品质优良,享有盛誉,是阳山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曾获得“广东人民最喜爱的土特产”“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清远十大特产”等称号。
“淮山是一种药、菜兼用型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市时间是每年农历10月到次年3月,不仅耐贮藏、易运输,且易于加工增值。因此发展淮山产业是当今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较为理想的项目。”在西连村种植了几十年淮山、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张永才介绍。
西连村委会洞尾村小组的种植户刘记亮对此表示认同。“淮山丰收期时间长,当日子过紧了,需要用钱之际,拿上铁锨到地里出一批淮山,转手就有几千块的收入,咱们村的淮山基地就如同家门口的‘绿色银行’一样。”刘记亮笑着说。
刘记亮早年种植了40多亩淮山,随着孩子成家立业,他缩小了种植规模。“孩子成家了,得带孙子,农活忙不过来了,但还是坚持种植了20亩淮山,收益不错!”刘记亮说。
为帮助当地淮山产业发展壮大,七拱镇通过引入专业合作社对接帮扶农户、贫困户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以标准化、集约化方式集中管理生产,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在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基础上,不断创新联农带农机制。
合作社除自身大面积种植优质淮山外,还代社员和周边农户销售淮山产品、代购农业生产物资。
“我们村是抱团发展,大家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共奔小康。”张永才说,他自己现在不仅是村里淮山的种植户,还是七拱镇新益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每年代社员和周边农户销售淮山产品高达万斤,“有部分种植户已经开挖淮山,前两天我就帮他们代销了近2万斤”。
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西连村淮山实施主体除了为合作成员提供种植、管理和产品销售服务,还积极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水稻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
“下一步将深入开展产学研究,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探索打造农事实践基地,提升淮山基地附加值,推动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新益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说。
促农旅结合吃“生态饭”
时下阳山的田间地头里秋意正浓。在西连村淮山种植体验基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淮山叶浪层层叠叠,绿得发亮,到处一片丰收景象。
“这是我刚弄好的花基,准备栽种花草,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种些颜色鲜艳的花朵,整个基地就更有生气了。”绿浪滚滚,而七拱镇西连绿源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金箭有着新的规划和打算。
“这是基地绿道小拱门,这是淮山藤顺势而成的‘蒙古包’,那片地我们准备建设农家乐……”黄金箭说,如此美丽的环境,十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淮山产业的带动,村里发展有着更多的可能。
他的规划有着看得见的佐证。顺着路基往里走,乐趣渐增,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前来“打卡”。
“谋发展、促增收、稳脱贫、奔小康,不断完善基础设置,建设生态旅游基地,让小山村吃上‘生态饭’”,黄金箭说,这是村民们现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搅水泥、搬砖、砌墙……在西连村淮山种植体验基地前,七八个工人正忙着。“我们这是在建设一百多米的‘文化墙’,建成后将通过绘画形式,把我们村淮山这一特色产业向大家生动地展示。”黄金箭透露,他出资了20多万元助力建设,希望绘就出更加美好的家乡。
“目前,我们合作社已成功和两家旅行社签订协议,开展旅游合作项目。”站在淮山体验基地的观光台上,黄金箭还透露出他下一步的构想:扩展基地,带动更多的村民种植促增收;美化环境,撒种油菜花,花开成海与基地相互映衬;不断完善基础设置,建设绿道、农家乐、烧烤摊……
“未来可期!”黄金箭坚信,“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正深入推进,有力助推着乡村产业振兴。随着种植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改善,经营方式转变,村民的日子将越过越红火,乡村将愈发美好。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段灿
通讯员张丽思邓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