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关条约》内容的是( )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③开放广州、厦门、 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帮助朝鲜
B.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
C.台湾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
D.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黄海大战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带领中国海军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黄海大战
D.威海卫战役
5.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人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6.清朝时期,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太平天国建立后
7.9世纪末.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从清政府手中获取的白银共有( )
A.2 00万两 B.2亿两 C.2.3亿两 D.万两
8.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是( )
A.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B.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多
C.清政府的政治日益腐败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9.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0. 《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说道:“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下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该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形势属于9世纪的()
A.4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末期
.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甲午战争时,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的将领是()
A.洪秀全 B.关天培 C.李秀成 D.邓世昌
3.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选项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4. 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其在华权益,年9月,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了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以上内容反映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5.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二、材料题
6.阅读下列材料
/p>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中国近代史 知识的学习卡片。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 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
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p>
卡片中对应的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p>
① , ② ,
(2) ②条约之于中国、之于世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它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3)甲午放败“成中国之巨祸”,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展开了什么活动?
-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关条约》内容的是( )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亿两③开放广州、厦门、 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考查辨析能力,可用排除法。③中的广州、厦门是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2、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为了帮助朝鲜
B.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
C.台湾人民进行了抗日斗争
D.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
答案D
解析
明治维新使日本壮大的同时,也把它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麻烦制造者,其侵略性与日膨胀,称霸东亚、问鼎世界的危险想法萌生,甲午中日战争只是它“称霸世界幻想曲”的前奏,D项正确。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
A.三国干涉“还辽”
B.黄海大战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答案A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带领中国海军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黄海大战
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图片人物是邓世昌,在黄海大线中,他命令致远舰全速冲向敌舰,与名官兵壮烈牺牲。
5.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人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答案.C
解析:根 据材料“(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可知其观点是北洋舰队徒有其表,外强中干,这说明了清朝甲午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
6.清朝时期,日本企业家大岛川一在重庆开了一家铁厂。你认为这件事最早会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太平天国建立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辨析能力。《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而《马关条约》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故选C项。
7.9世纪末.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者从清政府手中获取的白银共有( )
A.2 00万两 B.2亿两 C.2.3亿两 D.万两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后来,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又付给日本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因此,选C项。
8.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是( )
A.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B.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日益增多
C.清政府的政治日益腐败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答案.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了中国大片的领土,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欲望,D项为直接原因。
9.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答案.C
解析: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故选C项。
0. 《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说道:“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下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该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形势属于9世纪的()
A.4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末期
D
根据材料内容“占上海”、“割台湾”、“胶州强下”“国土欲瓜分”可知,此事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时间是9世纪末期,选项D正确;40年代只占上海,60年代、70年代台湾没有被割占,排除ABC项。故选D。
.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为维护清朝统治,从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2. 甲午战争时,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的爱国的将领是()
A.洪秀全 B.关天培 C.李秀成 D.邓世昌
D
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故选D。
3.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选项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C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战败,中国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正确。故选C。
4. 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其在华权益,年9月,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了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以上内容反映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结果 D.影响
A
根据材料中“而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为了维护其在华权益,年9月,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了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背景,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
5.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根据图示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故D项正确。A项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割占的,故排除A项。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排除B项。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
二、材料题
6.阅读下列材料
/p>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中国近代史 知识的学习卡片。
材料二 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 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
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p>
()卡片中对应的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② ,
(2) ②条约之于中国、之于世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它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3)甲午放败“成中国之巨祸”,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展开了什么活动?
答案:
()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
(2)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