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藏龙卧虎,遍地王者黄海这个社团魔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在线诊室 http://www.xftobacco.com/m/

近日,“年齐鲁最美大学生”推荐评选活动揭晓,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创新协会会长、机器人创新工作室学生负责人王大志成功入选,成为全省获此殊荣的10名大学生之一。

青岛黄海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创新协会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除了王大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雷涛、全国高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郭旭、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隋环斌、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获得者张保才等也都是这个协会的骨干成员。课余时间,协会的成员们经常一起学习研究到深夜,备战重要赛事时,他们甚至吃住在工作室,一起通宵,一起打地铺。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带来了累累硕果,协会连续4年获“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荣誉称号,协会成员近3年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发表论文余篇,大赛获奖余项。

点击照片,了解他们

王大志

年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年获“齐鲁最美大学生”。

隋环斌

年获齐鲁学子奖学金出彩奖暨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郭旭

年度全国高职学生“践行工匠精神先进个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张保才

年“大众报业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和雷涛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科技社团干部、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

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创新协会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和他们取得的累累硕果正是青岛黄海学院搭建科技竞赛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科技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青岛黄海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技竞赛平台建设,从科学系统观的角度构建了学校、院系、兴趣小组3级多层次、全方位科技竞赛体系,并通过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激励办法、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学分评定、本科生导师制、兴趣小组组建等举措保障了学生科技竞赛的规范化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了科技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独特的有效性,竞赛促进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学生科技成果成绩斐然。

1

点面兼顾,构建竞赛体系

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竞赛体系,加强对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引导,青岛黄海学院发布了《青岛黄海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办法》,学校组织认定的竞赛项目逐年增加,竞赛体系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点面兼顾,设有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竞赛;同时竞赛项目又分教育部高教司或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起或组织、由教育部、教育厅(含下属部门)专门下发通知举办、青岛市及校级4个级别,既有适合精英学生的国际国家级赛事,也有适合大众学生的各类校级竞赛,力争使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科技竞赛的机会和经历。

2

科学规划,设立创新学分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的自主创新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青岛黄海学院在修订本科教学计划时,加入创新创业学分项目,同时专门出台了《青岛黄海学院创新创业学分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对学生创新学分评定标准及获取途径进行了规定。把科技竞赛与实践教学体系及理论教学体系综合考虑,把学生科技竞赛以创新学分的形式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实现理论、实践、创新的有机融合,实现计划内刚性规定与个性化自主选择的相互统一,使科技竞赛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并且相互衔接、紧密配合,拧成“一股绳”,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条件保障,开放实验室

为了给学生开展科技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学校依托现有的实验室和示范中心,建立了多个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验室,并实施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实验室开放制度:一是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根据科研或竞赛需要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二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和自我发展,将实验室开放与学生科技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相配合,使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进入实验室,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为科技竞赛的开展提供了教学与场地支持。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形成了以开放实验室促进大学生科技竞赛,以科技竞赛推动实验室开放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在学生培养质量和科技竞赛成绩的取得方面成果显著。

同时学校也积极联合周边企业和单位,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内容与学校共同主办或承办科技竞赛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4

引导探索,注入自主活力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尽早引导和辅导,学生可以尽早了解学科领域、增强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进而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并在团队的科技活动项目中逐渐成长。学校提倡学生根据兴趣组建兴趣小组,将感兴趣的竞赛题目转变为科研题目进行研究。人才辈出的电子创新协会就是智能制造学院组建的8个科技兴趣小组之一。通过兴趣小组的锻炼,学生获取了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参赛热情与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5

成果展示,增强交流合作

本着成果展示、启迪智慧、增强交流、培育创业、营造氛围的目的,学校为学生们搭建起竞赛成果展示的平台,选择优秀科技竞赛获奖成果和每年的新生作品在科技创新文化节上进行展出。在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又扩大了对外宣传与交流,促进了校校、校研、校企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充分发挥本科生科技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不断探索结合科技竞赛的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性科技竞赛网络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投入和建设了多个科技竞赛创新实践基地,逐步搭建起科学、合理的科技竞赛平台,使科技竞赛真正成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近三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将继续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加强平台建设,促进行业融合,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