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跟着圈圈去海边 [复制链接]

1#

Day1:被雨困住的开始

清早的大雨困住了去集散中心的轨迹,把早起的努力统统洗尽。没有赶上班车又没有及时改签船票的我们最终以元/人的代价经由巴士登上了慢船。登上沈家湾码头时,雨快停了,开始的波折也在圈圈的一路话唠以后灰飞烟灭。最狼狈的我们和最放肆的大雨在相遇过后各行各道,各自安然无恙。

慢船上播放的红剧以惊人的情节画面供我们打发了时间,嗯,还有零食、短腿小狗、和老想抠圈圈包里东西的小小孩。甲板上的风浪很响,船很晃,很怕被撞到地上,所以没有欣赏太久的新鲜空气,便速速回了船舱。不过终究,被雨困住的开始,在大海中挣脱了。

当地的女出租车司机一路盛情地把我们载到了“天然居”客栈。或许是生在海边的缘故,老板名叫*海波。这不太美妙的巧合倒没有影响这里的好评如潮。*老板脾气温和,声音低沉,一脸福相,会计专业,会铺床、会聊天、会开山路,尤其是那顿五菜一汤的晚餐做得平实又惊艳,味比饕餮,技压蓝翔,以至于我连下了两碗米饭。除了不会修伞和倒腾电脑音量键,老板好像具备了男人的所有技能,却唯独没有见到老板娘,令人感到神秘而困惑。

第一天的行程散漫又丰富。大悲山上的探险未遂、对渔民画的费力解读、小蜗牛的励志爬行、基湖沙滩上的疯狂踏沙、土豪酒店私人沙滩的夜色漂流、客栈老乡的房顶邀请、以及圈圈同学的夜游梦呓。虽然是旅游景点,沿海山上的小旅馆也是堆得密密麻麻,但好像只是换了个地方暂时生活,没有一路欣赏留影的冲动,只有吃饭、休息、外出、睡觉的日常。唯一不同的是,海是一切日常的背景,所有带不走又留不下的、海边踩过的路和说过的话,也只有全都交付给它才有意义。而我是站在那细沙上面,看涨潮前的浪一轮轮地打过双脚又折返,感觉自己在平移后退。

Day2:穿过山和大海,错过日出日落

海边看日出一直是我的执念。4:15起床,4:45出门,乘上*老板的小面包车,朝着执念出发。路上什么都没有,什么也看不见,山路左侧的海也睡着,听得到隐约的呼吸声。山路的两边装着两排高端路灯——车子驶过,前方亮起,后方暗去。路灯和黑暗让人感觉置身隧道之间,那隧道的拱顶,是黑黑的云,夏末的雾,是凌晨四五点钟的轮廓。到了六井潭,天色略微地亮了,只是一点霞光都没见到。不祥的预感沿着木头栈道上升,变得更加清晰——太阳公公大Boss躲在大雾的幕后悄悄完成了爬行运动。还没到观景的至高点,日出已经完成了。没有浸在海里的红,没有小时候画太阳时自带的条状光芒。天就那么亮了。

起早观日出又要匆匆赶行程的人们黯然下山,老想探险的圈圈拉着她的小伙伴在回程路上不时地停留,一回头,突然见到了太阳公公给最晚离开的观众放出的彩蛋——一颗深红而奇圆的咸蛋*——云慢慢散了,只是,没有放射的光,没有海面上的晕影,只有一颗圆圆的太阳,不为谁的执念和努力而表演,一切都是它自己的规律和寻常。

下午凭着老板家亲戚一大早排队买到的头三张快艇船票来到了枸杞岛。很奇怪,隔了一些海,枸杞岛人说的话和嵊泗主岛上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差异。主岛上的人们操着一口神似上海话却令我们几乎完全听不懂的口音,仿佛是上海话语音语调的重新排列,而枸杞岛的方言则显然给人异乡的感觉。总之,两种我都听不太懂。城市和几座岛屿之间隔着的海没有塑造出不同的外貌,却隔出了不甚相同的言语。

枸杞岛上的人并不多,车也不太多,当地人的职业无外乎打渔、做饭、开旅店。同一个黑车司机,一天会遇上两次,搭同一辆黑车的渔民,会和我们突然地再遇见,同一条狗,也会在不一样的地方让我们认出来。又弯又窄的沿海路上有行人、有车、也有几只看起来早已不再使用的船,相遇时的互相避让总令人心惊肉跳,但又总是毫发未损。很小的公交车上乘客和售票员好像都认识对方。长居在这样的地方,遇到一个人,应该能完全免去错过和想念,何况岛上人的生活和想法又是那样简单。

随便摆放了一下行李,等待圈圈精心又粗糙地画了一整套妆以后,我们乘半小时一班的公车去了嵊山的海鲜市场。嵊山和枸杞岛以桥相连,我们可能都是第一次经历了海上公交车。海鲜市场不大,摊位不多,淡季也没有很多游客,海鲜的品种却是丰富诱人,除了蟹、虾、蛤蜊,剩余的大多要么是分不清楚,要么是从未见过。摊主都很热情,却没有压迫感,不会勉强我们买不太熟悉的食材,但对这些陌生的海产品依然是到位地吆喝。一边推荐,一边和我们聊天,有时还会推荐我们海鲜的烧法,很容易感觉到,他们非常喜欢自己的生计和生活。相比海鲜市场,几步之遥的蔬菜市场显得冷清许多,摊主也不见得那么热情。三根*瓜要7块钱,瞬间令人怀念国年路菜市场几毛一根的新鲜货。

把食材带回给旅馆的阿姨加工,每道菜还要另付20元的加工费,不过考虑到海鲜本身的实惠,还是令人心情愉悦。接着,在与阿姨约定的六点以前,我们完成了大王沙滩的徒步往返。沿着海岸线往前走,大约二十分钟就能走到沙滩,只不过,一路上要不断地躲避迎面或是从后方驶来的各种车辆。依海行走,相机却不太用上。倒是听着耳机里的音乐和耳机外的海风和海浪令人难忘。这些声音给了你异乡的感觉,大脑放空,异地的景色和着伴奏漂进来,没有思考太多,依然感到丰富。

大王沙滩很短,附近的豆腐渣工程还把很多的乱石卷上了它的沙滩,也不知道“大王”之名由何而来。我挑了一块石头不断地试图在沙滩上画个“圈圈”,却无一幸免于傍晚前的海浪。日落开始了,我们却面向着东面的大海,想着身后被房子遮住的日落,大清早的心塞再度降临。一整天在岛屿间兜兜转转,终究还是错过了执念许久的日出日落。离执念的实现最近的时候发现它无法完成,竟能毫无不甘的放弃。发现我终究不是什么执着的人。

晚上回来,阿姨已经把所有菜都烧完了。饭桌摆在屋外月下,桌上丰盛入味,圈圈越吃越醉,开始各种回忆与吐槽,一直到睡前才慢慢消停。所以呢,直接上图更有感染力。

Day3:后会有期

中午11:40的船票把最后一天的行程大大压缩,唯一到达的“山海奇观”可能是圈圈在我们入睡以后翻着攻略决定的。坐了一站公交、打了一辆黑车后终于来到了这个地方。至于奇观,或许又是因为大雾,感觉和别处的海上观景地没有大异。回来一查,发现这块石碑是由戚继光挥毫提字,而附近的庙宇则有妈祖神像,供打渔之人祭祀以求平安。几百年过去,即使石头也可能变样,何况是不断拥有与失去一切的大山大海。戚继光所见的“奇”,和妈祖带来的福,又怎是匆匆赶路、忙着防晒和防蚊的我所能感受。过去的天气、心情、历史,早就带去了那片奇观,而或许也有一天,在某种境地之下,无意回头的所见,也会让某个平凡变成自己或很多人的奇观。

比起寻常又无常的海景,这里大片的小花倒是令人倾心。长在那么偏僻的山间,却毫无杂乱,和公园里循规蹈矩的花丛相比,又毫不矫情。海风吹过的一片凌乱,全部都是美,好像海滩边的乱发圈圈被风吹过的侧脸。石碑后面的小路通向一个亭子,亭子又连着一条蜿蜒的花路,各种颜色的花都突出草丛地生长着,大概是想踮脚看看那奇观。花多,自然虫多。在那条路上站一会儿,便积攒了一年的蚊子块。为了止痒,只能不断走动,去看更多的花。花路的尽头,好像有个炮台,一对胆大的游客就站在那炮台的最高处,毫无防范地远眺大海,真是令我想想就腿软。

和那对胆大的游客拼车上路,人均才六块。不知是因为淡季还是真的管理得当,枸杞岛的车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宰人,免去了我们无银子可花的尴尬下场。在来时公车所停的地方吃了海鲜面,整个旅行差不多就结束了。回旅馆的路上,圈圈不断地向我们表达窗外的景色与邓紫棋《后会无期》的相配,经不过她循环播放的口舌,我也听了一遍,确实还不错。那歌词和旋律好像那盘山公路的台词,使你和那海产生可供感慨的距离。但是听过一遍以后,感慨便退朝不再循环。很快就要离开了。想起来枸杞岛的路上一起拼车的打渔者说,海看多了早就没有感觉了。不知道,不同的海看多了,是会更加感动,还是变得无感呢。

来时的路,反方向重走一遍。出租车、快艇、公交车。三四个小时以后,所有的这些已经离我们很远了。至于收获,有太多,比如了解了集散中心的改签规定、认识了一个正常的小伙伴、和圈圈合睡了一床被子、深入领略了圈圈不为人知的种种故事……

最终,赶在中秋节的高峰之前,三人团顺利回到了上海市区,就地解散。嵊泗再见,我们五角场再遇见。

.9.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