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
在港口和海洋测绘中,高程和水深都必须有一个起算面,这个起算面(零面)称为基准面。我国港口和海洋测绘中,常接触到的基面包括:*海平均海水面、理论深度基准面、潮高基准面和当地筑港零点,各基面情况分别说明如下。
一、基本概念
⒈*海平均海水面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测量高程,一般都要规定一个标准的起算面。通常取某一永久性验潮站的平均海水面作为这个标准的基准面。平均海水面是指某验潮站多年的每小时潮位观测记录的平均值。分日平均海面、月平均海面和多年平均海面。从资料分析可知:同一验潮站的平均海面,具有以一年为周期的较有规则的变化,而它的年变化则与天文要素有关。天文要素是以18.6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所以要得到精确的多年平均海面,最好取19年的平均海面的平均值。
我国在年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高程基准面很不统一。年起,采用“*海平均海水面”作为“中国国土地物高度的高度零点”。它是根据青岛大港第一码头验潮站~年逐时观测的潮位平均值而计算的“位置”,位于该验潮井水尺零点以上厘米处,命名为“年*海平均海水面”。至年,这个“位置”作了上升29毫米的订正,并命名为“国家高程基准”,它以青岛验潮站年~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验潮站内一间特殊的房屋,青岛市大港一号码头西端验潮站室内有一直径1m、深10m的验潮井,有三个直径分别为60cm的进水管与大海相通。
实践表明:*海地区多年平均海面,与青岛的*海平均海面是基本一致的,而在渤海、东海、南海地区均有差异,其中渤海在-2~3cm之间,东海海区在20~26cm之间,南海海区在31~37cm之间。
⒉理论深度基准面
平均海平面是确定陆域地物高度的起算面。但对于计算海域深度来说,由于潮位升降,海面大约有一半时间低于平均海平面,因此,如果以平均海平面作为深度起算面,则海图上所标水深实际上约有一半时间没有那么深。为了保证航海安全,海图所标图载深度,不是从平均海平面计算,而是从海图深度基准面或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的,关于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标准各国不同。我国在年以前,用过“略最低低潮面”、“平均大潮低潮面”、“实际最低潮面”等。年以后,采用“理沦深度基准面”,即理论上潮汐可能达到的最低潮面,是通过理论计算而得的。在美国等少数国家,由于验潮站历史累积资料记录周期长,多采用实际最低潮面作为海图图载深度起算面。按我国习惯做法,深度基准面对历时潮位的保证率为98%以上,只有在个别大潮汛期间的深度,才可能小于海图的图载深度。
⒊潮高基准面
潮汐表上所预报的潮位,也有一个起算面,叫潮高基准面,通常与海图“深度基准面”是一致的。某地某时潮高加当地海图水深,便可得到该地某时实际水深。但是,目前有些港口的海图“深度基准面”,与潮汐表中的“潮高基准面”不尽一致,使用时要订正,与港口的区域范围大小不无关系,一般而言,港口口门处与港湾湾底的潮高基准面会有差距。求水深,可采用下式
/p>
某地某时实际水深=当地海图上刊出水深+该时潮高+(当地海图深度基准面-潮高基准面)。
还有一些港口,用当地习惯基准面(如水尺零点),与潮汐表上采用的“潮高基准面”也不尽一致,使用潮汐表时要加一个订正值,了解水尺零点与当地理论深度基准面之间的差常数,具体需要向有关部门核实后方可使用,千万马虎不得。
⒋当地筑港零点
当在相邻地区已经建有港口时,由于这些港口历史上已经规定了一个零点,而且一些历史资料,都以这个零点为基准,所以常把它称为当地筑港零点,通常是当地验潮站的潮高起算面(水尺零点),但有时两者之间也有差别。
综上,在某地区进行港口和海洋测绘前,必须弄清几个基准面的关系,必须将各种标高换算到同一基准面上。各基面关系见下图。
“基准面”间的相互关系图
二、年前设立的基准面
我国在年启用了“*海平均海水面”作为统一高程基准面,在此之前,我国港口和海洋测绘中,曾用过的当地筑港零点包括:大连零点、大沽零点、青岛零假、废*河零点、吴淞零点、坎门零点、罗星塔零点、珠江零点和榆林零点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筑港零点为大沽零点和吴淞零点。早期的筑港零点,沿海岸自北向南比较著名的有:
大连零点:年9月,日俄战争刚刚结束,日本海*水路部在旅顺港设立验潮站,此后又于大连港建立验潮站,在一号码头埋没水准基点,其高程定为3.m。
大沽零点:是年(光绪28年)由英国海*兵舰“赖伯勒”号的船长斯麦士在侵略天津大沽港期间,为测量大沽浅滩,经过16天潮汐观测,以大潮平均最低潮位作为起算面。
废*河零点:是江淮水利测量局为建设和开发长江和淮河地区水利工程,聘请一个美国人在年11月11日下午5时,以废*河口低水位为基准面,确定高程基准零点。
吴淞零点:年上海海关巡工司,在上海*浦江西岸张华滨设置吴淞信号站,竖立水尺和信号杆悬挂水准标球。年初,又在水尺旁埋设一普通水准标石作为基准标石。高程为当时测得的最低水位以上5.m(17英尺)。经过年至年长期实测,确定经当时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水位作为水尺零点,此点在平均最低水位以下0.49m,当初称为吴淞海关零点,后正式定名为吴淞零点(W.H.z)。
罗星塔零点:年,英国人在福州马尾镇对岸长乐县营前设立海关,建造码头。通过验潮,在离码头台阶1m处的岩石斜坡处刻一标志,作为高程零点,称为“罗星塔零点”。
珠江零点:珠江高程基准是年(光绪34年)两广督练公所参谋处建立的,以广州粤海关前珠江的验潮水尺测得的平均潮位为基准面,水准基点为海关正门基石。
海南岛的高程,由于几何水准自大陆跨越琼州海峡存在着困难,迄今采用另一个高程基准面,即榆林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榆林港安游码头验潮站~资料而订正的。各港口和海洋测绘中原有基准面与*海平均海水面关系见下表1。
表1年前设立的基准面相互关系表
旧有基准面的名称
联测地点及水准点名称
比年*海平均海水面
年*海平均海水面
青岛验潮站验潮井横安铜丝
高0.m
坎门平均海面
坎门验潮站基点
高0.m
大沾零点
塘沽新港大沽水准原点
低1.m
吴淞验潮站基点
低2.m
张华浜基点
低2.m
吴淞零点
汉口市武汉关铜牌线
低1.m
镇江′
低1.m
宜昌BMOO1′
低1.m
重庆江上1-暗
低1.m
珠江零点
广州伪陆*测量学校Ⅰ等水准点
高0.m
罗星塔零点
罗星塔零点
低2.m
废*河口零点
淮阳马头镇导准BM11
低0.m
大连基准面
大连验潮站水准基点
高0.m
备注:港口和海洋测绘原有基准面与*海平均海水面不可能有固定的常差,它随联测地点的不同而有差异,如大沾零点与*海平均海水面差值,在吴淞验潮站基点低2.m,在张华浜基点低2.m,而在汉口市武汉关低1.m。如需引用表列的关系,要分析核实使用范围的局限性,不能无限制使用。
三、我国部分港口各基面的水位关系
⒈北方海区
⑴丹东港大东沟(港区):测图时所用的高程系为大连港筑港零点。
⑵大连港:图时所用的高程系为大连港筑港零点,它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图为:
⑶营口鲅鱼圈:鲅鱼圈深度基准面与*海高程系关系如下:
⑷营口:四道沟理论深度基准面与其他基准面关系如下:
⑸芷锚湾港:当地零点,与*海高程系的关系图如下:
⑹秦皇岛港:秦皇岛港验潮零点,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⑺天津新港:天津新港深度基准面,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⑻龙口港:龙口零点,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⑼烟台港:烟台港零点,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⑽石岛港:石岛当地零点,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⑾青岛港:大港零点,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⑿石臼港:石臼港深度其准面,与其它基准面关系如下:
⒉华东和华南海区
各主要港口旧有基准而与年*海平均海水面的关系见下表2。
表2华东和华南部分港口基准面相互关系表
港名
联测地点及水准点名称
比年*海平均海水面
连云港
火车站基点
低2.m
上海港
吴淞验潮站基点
低2.m
张华浜基点
低2.m
佘山基点
低1.m
镇江港
镇江基点
低1.m
南京港
浦口基点
高0.m
温州港
温州湾水文站基点
低1.m
马尾港
白岩潭水文站基点
低2.m
厦门港
鼓浪屿基点
低3.m
汕头港
汕头港零点
低0.m
说明:如以上港口水位关系与最新《潮汐表》中列出的不一致,则以最新资料为准。
四、国家高程基准的建立
年我国确定的“年*海高程基准”,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是在当时客观条件下所能够选择的最佳方案,对于统一全国高程基准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验潮资料的积累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这主要归结于青岛验潮站7年的验潮资料,潮汐数据观测时间较短,不能消除长周期潮汐变化的影响,计算的海面不大稳定。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海平均海面,根据分工,总参测绘局在国家海洋局、海*航保部、交通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对我国沿海主要验潮站的资料搜集和调查,收集了自年以来29年的观测资料。同时以青岛海洋大学陈宗镛教授的课题组,对青岛验潮站及~年的潮位数据进行净化和统计分析,又结合联测全国条一等水准线路,个水准点,个闭合环的测量新成果和几十个验潮站约万的原始潮汐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采用5种公式进行计算比较,结果用陈宗镛教授提出的低通数值滤波公式,计算了青岛站日、月、年平均海面,以19年为周期,滑动步长为1年的l0组平均海面的平均值。
通过联测确定原点高程为72.mm,两者相差0.m,由此得到的结果被称为“国家高程基准”。并采用地转水准联测方案,将其成果联测到海南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报国务院批准,国家测绘局于年5月26日正式公布实施。沿海主要港口水准点与国家高程基准之差见表3。
表3全国主要站位水准点、平均海面和
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
站名
水准点与青岛原点的距离(km)
水准点与青岛原点高差的误差(cm)
平均海面与国家高程基准之差(cm)
相对于国家高程基准的平均海面(cm)
大连
.8
±4.70
-6.6
塘沽
.2
±3.62
-8.1
青岛
0.0
±0.00
0.0
吴淞
.0
±3.37
41.4
广州
.9
±5.84
85.5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家根据国防、经济、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国内外对海洋潮汐理论、海平面变化研究的深入,组织国内众多的生产、科研部门参与重新论证50年代的“*海高程系”的可靠性,从而建立了全新的国家高程基准,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且不科学的局面。
本文系我平台原创,转载务请备注来自“溪流之海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