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经典老电影甲午风云的观影感你看过这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过程 http://m.39.net/pf/a_4398414.html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威”

邓世昌,甲午战争中中国人民心中的大英雄,40多年前,也正是因为一部电影,将这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呈现在了人们面前,人们也借此深深地记住了他,这部电影就是《甲午风云》。

电影《甲午风云》,拍摄于年,这是一部以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的,大投资、大制作电影,演员阵容也极其强大,著名演员李默然、浦克、周文彬、庞学勤、方化等人的倾力加盟,为影片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经过历时两年之久的拍摄,电影于年正式上映,一举获得轰动。在当时造成了及其轰动的影响,本片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观众,而由李默然老师所塑造出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更是经久不衰,至今无人能超越。可以说,电影《甲午风云》整整影响了那一代人,它所造成的轰动影响时至今日都仍然难易消逝。

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大家并不陌生。北洋舰队全*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些是中国人民的耻辱,也是中国历史的耻辱。这部电影就是以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海两次海战为主线,并将这一历史事件中北洋水师爱国官兵和中国民众反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予以淋漓尽致地表现。

年,早已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开始在中国海域内不断地肆意挑衅、制造事端。而手握实权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在自身利益的影响下极力主张对日求和。可随着7月25日“高升”号运兵船的沉没,余将士葬身海底,中日之战不可避免的开始了,清王朝最终还是拿起了反击的武器。随后,9月17号,*海海面上,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海海战,北洋爱国官兵奋起反击,林永生等民族英雄力竭殉国。海战中,由于“定远”号信旗被击毁,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激战中,“致远”号多处中弹,但为了保护旗舰“定远”号,邓世昌始终指挥*舰冲在舰队最前沿与日舰展开交锋,“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连续击伤日*多艘战舰。终因炮弹用尽,为了使处于困境中的北洋舰队能够反败为胜,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驾舰高速冲向日*主力舰“吉野”号,欲与之同沉。全舰无一人退缩,在雄劲的“撞沉吉野”的口号声中,致远号高速向“吉野”冲去。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一代爱国将士魂系*海,焉能不叫人悲痛!

自年鸦片战争至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中国近代史,是东西方列强欺凌瓜分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甲午,既是对清*府腐朽无能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勇于抗击外寇的再现,虽然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但本片在反映这段历史的同时,更突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将邓世昌、王国成等广大爱国官兵在这场战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情感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将清王朝高层的丑恶卖国嘴脸表露无疑。

在影片的拍摄制作上,制片方可谓是大手笔制作,演员们精美的服饰,华丽宽敞、气派的拍摄场景,在当时的中国来说确为罕见,在两场海战的拍摄上,片方为了追求海战场面的真实性,一律动用真*舰进行实景拍摄,尤其是拍摄*海海战时,制片方动用十余艘*舰进行拍摄,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将*海大战的震撼气势完全的体现出来。这一点即使是在外国海战题材电影里也是较为少见。可以说,在制作上,制片方是下了血本的,就是要将那段历史真实的展现给观众。

在演员的演绎上,多位老艺术家们的精彩表现,把相关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展现给了观众,观众在屏幕前仿佛也看到了那段真实的历史,李默然老师那生动的表演、坚毅的神情,生动鲜明地再现了邓世昌的刚毅品格和正气浩然、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把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鲜明生动地呈现在银幕上,并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也正是由于这部电影,使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进入我国银幕艺术典型的行列。除此以外,庞学勤、王秋颖、周文彬所塑造的王国成、李鸿章、方伯谦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当然,说完了本片好的一面,本片的不足之处也要在此说一下,本片最大的诟病就是:片中所反映出来的很多历史严重不符合史实(例如,“吉野”莫名其妙的成了日海*的旗舰、“经远”号战沉于“致远”之前),片中对民族英雄刘步蟾也出现了极其不合理的歪曲描绘,严重破坏了英雄的形象。这些也成了本片在往后几十年来一直饱受人们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人物方面,片中始终以邓世昌为主轴核心,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他而进行的,其他的人物戏份都很少,尤其是“致远”号中雷爆炸之后,故事立即结束,其他战舰的英勇表现很少提及,甚至连海战的结果也没提。虽然把邓世昌的伟大形象永远的留给观众,但却没把甲午海战的历史完完整整的展现出来,这也深受人们的批评。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由于剧组当年出于文艺加工的需要而编改了甲午历史,是对电影的不负责任,实则错了。其实仔细了解一下当时的相关情况,对以上的问题也不难得到解释,在那个年代,很多有关于北洋水师的历史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挖掘,很多真相是在多年以后才得以解释,所以,剧组当年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手中所掌握的历史资料实在过于匮乏,因此出现了很多让后人感到匪夷所思的穿帮。例如,丰岛海战海战部分,居然连谁打谁都出现了失误(“浪速”打“广乙”、“秋津洲”打“高升”,正好反了),除此以外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这绝不是艺术加工的事,能犯这类的低级错误分明是剧组手中的历史资料瑕疵太多,而片中对刘步蟾的描绘,很遗憾,当时的现有资料就是那样的,刘步蟾贪生怕死挂错旗号的确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说法,直到七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不断的探索发掘刘才被正名,要知道自甲午以后中国乱了几十年,直到49年之后才恢复稳定,各方面的探索才逐渐开始,要想把各方面资料整理齐全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人们不要对《甲午风云》所出现的那些历史穿帮有什么过多的指责,至于人物宣传上,突出主要人物,其他人物加以衬托,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电影拍摄特色,后人也应该加以理解。

虽然《甲午风云》中出现了太多令人争议和遗憾的历史诟病,但谁也不能否认,这部电影仍旧是一部有关于甲午历史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佳品。它不但影响了那一代人,也深深感染了后几代的人们,“邓大人”那浩然正气的神情、“致远”舰悲壮冲向敌舰的那一刻,永远的印在了人们心中。一部历史电影的好坏,不仅在于它的表面又没有毛病,更在于其本身所含的教育意义,对人们的感染力。人们从这部电影里不仅看到了那段心痛的历史,更加深了自身心中的爱国情操,其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教育剧、爱国剧。无论时代的变迁,这部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永远不会变。对于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来说,心中都会有无限的感悟,这段历史给每一个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让我们能够铭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些口号也会牢牢印在人们的心中,驱使着我们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甲午风云》歌颂了北洋海*将领邓世昌,将他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完整的展现了出来。那种和敌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更是流芳百世,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铭记,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责任,我们需为国家的强大尽上应尽的那份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