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佳引才城市,青岛连续三年上榜 [复制链接]

1#

冬日的气温跌至冰点时,一场火热的颁奖仪式在云上举办,青岛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近日,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通过线上直播举行,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一一揭晓,青岛榜上有名!

这是青岛连续第3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连续第2年获评“中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人才是第一资源,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区域抢才大战中,青岛为何能屡次获得青睐?青岛凭什么能让人才“一见如故”呢?

1

这是一份什么榜单?

时间倒回到年,首次“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在广州举办,在“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最佳引才城市”榜单上,青岛携手成都、宁波、无锡一起入选。

榜单给出的入选理由是,这些城市在人才竞争中成绩亮眼,不仅引得来、还能留得住,人才质量也在持续提升。青岛,实至名归。

时至今年,榜单已连续发布了三年,青岛悉数上榜。

“最佳引才城市”评选作为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评选奖项之一,由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起,奖项设立3年来,意在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观察城市在人才吸引、保留方面的表现,并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三个维度上的综合得分,形成引才城市排行榜。

本次“最佳引才城市”评选,北京、成都、福州、广州、南京、青岛、厦门、苏州、无锡、银川等10个城市上榜,成都市锦江区、广州市海珠区、上海市临港新片区、郑州市航空港实验区、株洲市天元区也获此殊荣。

在评委们看来,上榜城市和地区高度重视人才,通过集聚优质资源、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展现出强大的城市“发展力”。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和城阳区还同时入选“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而青岛也是连续第二年入选。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向中心城市快速聚集的阶段,各地频繁出台人才落户政策、住房政策等“高招”,力求占领人才高地。

聚才留才,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挑战,也是标注城市高度的关键因素。

身处“抢人”大潮中的各大城市,灵活地提供了更多人才配置和流动的可能,出台的人才管理与引才政策也较往年更为频繁,以全新政策配合城市引才行动、强化城市人才虹吸能力,城市间的人才竞争被推入白热化阶段。

青岛,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呢?

2

为何连续三年上榜?

“预计全年引进聚集各类人才25万人”,在刚刚过去的“三民”活动中,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给出了青岛全年引才人数。

25万,这是一个来之不易、含金量高的数字。

12月2日,第21届“蓝洽会”在西海岸新区举行。作为青岛自主打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引才活动品牌,“蓝洽会”自年起已连续举办21届,累计发布海外人才岗位需求超过1.5万个,集聚高端人才来青创新创业近人。

这块“金字招牌”是青岛招才引才的生动缩影,青岛为了招揽人才下的功夫可真不少:

成功举办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搭建起青岛企业与全国优秀博士后人才合作“快车道”,博士后项目落地或达成合作意向30余个;

组织首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际青年人才招聘推介暨“一带一路”国家在华留学生走近青岛和“青才实训营”活动,促成余人次留学人员与企业对接;

聚焦五个一流产业集群和各重点产业专班需求,征集发布人才岗位11万余个,赴北京、上海、西安、大连成都等城市举办50余场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

启动“青岛市引才百日攻坚行动”暨“开学第一课”推介活动,直播吸引64万人在线观看……

打造引才活动品牌,举办招才引智活动,多管齐下的青岛,年新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万人,2人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引人更要留人,青岛构建了以落户政策、普惠性政策、选拔性政策和产才融合政策等为主体的政策体系,覆盖各类人才,贯穿创新、创业、住房、教育、医疗各个环节,支持力度位于全国前列。

“来了就是青岛人”,这是最朴素的情感表达。青岛在制定人才政策时用心良苦,住房补贴、落户秒批等优惠政策让人才心中有底。

这一年,青岛进一步放宽学历、技术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对博士学位人员取消落户年龄限制。落实人才创业创新支持正策,为青岛博士后设站(基地)单位以及博士后研究员发放各类资助1.7亿元。

此外,发放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3.37亿元,发放硕博研究生一次性安家费3.79亿元,惠及5.6万名青年人才在青创业创新。

硬件够“硬核”,软件也要“舒心”。青岛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人才评价由企业说了算,50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人次。同时,放权激活事业单位活力,健全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创新出台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招聘办法。

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还在于放大城市特色,满足人们干事创业的需求。

青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在全国首创了“青岛人才赋能中心”,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人才受益”模式,为人才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打造“青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实现人才找政策、找平台、找项目、找资金、找岗位、找服务六个方面“一网集成”等等。

这样的青岛,成为人才眼中的“香饽饽”实至名归。

3

青岛还可以更好

无锡,在氤氲的江南水乡中,不显山不露水,这座略显“低调”的城市,与青岛一样,也是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截至今年11月底,无锡引进高层次人才超过1.19万人、海外留学人才人,引进各类大学生10.2万人。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万人,要知道,无锡的总人口只有余万。

从聘请“星期天工程师”,到率先实施海外领军人才回国创业计划,再到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无锡对高层次人才从不吝惜给予崇高的礼遇、回馈丰厚的红利。

无锡为了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坚持人才政策不断档。“太湖人才计划”今年支持14个大类个人才项目,其中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个,同比增长16.3%。

产业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明显、优质要素集聚、发展潜力巨大……无锡就像一块“海绵”,凭借自身强大的人才生态,吸引着职场人的青睐。

无锡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的强劲驱动,耕耘无锡的每一位开拓者,也都收获了与城市共赢发展的丰厚红利。

作为与青岛一样“优秀”的“最佳引才城市”,无锡的诸多做法值得青岛借鉴学习,取长补短,让黄海明珠持续不断的增强人才吸引力。

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入选18—35岁年轻人心中5个美好生活城市榜单、毕业生首选城市排行榜第7名、上榜“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这一项项与人才、吸引力相关的荣誉,彰显了青岛的魅力,也督促青岛继续前行。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个“道”,显然不只是户口、薪酬等物质刺激,更是持续的制度保障和良性的人才生态,青岛正是这样做的。

“为什么选择青岛?”“只要我肯努力,就能在青岛完成梦想”。一问一答之间,选择青岛的原因跃然纸上。

“最佳引才城市”青岛,还可以更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