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未来》是一本讲环保问题的大书,美女姚老师的领读使我们的共读锦上添花。从启动到进行到收尾,晶晶可谓尽心尽力甚至呕心沥血。我们充分享受了便利和愉悦,当然快乐更是无以言表。
今天是线下分享的日子。天气也仿佛成全我们似的,特别地好。阳光明媚无比,风轻云淡。
与美女同行,跟帅哥携手,借春色之妩媚,我们这些书友读友文友朋友如约出发。带上家属一行20人在乡间的小路上穿行,心情爽得不能再爽。读书是幸福的,旅行是另一种阅读,也一样的甜蜜。
我们家住在大海边。但是,看海的机会并不太多,这个季节也是最好的,今天是更好的日子。有闲暇,天气又特别地怡人,更难得的是志同道合。
刘埠老闸虽然不够气派,但郭沫若、宋庆龄和陶勇的题字、题名、题诗与题词,让我们从历史的烟云和岁月的深处,触摸到岁月的沉重沧桑,60年前厚重的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新闸的保安今天特别随和,他告诉我们一般的人是不好放行进去参观的。我们受到了特别的优待。看来我们真的不一般。
我们在海边忘情地嬉戏、欢笑、畅谈,一个个兴奋得像小孩。还有一个湖南来的美女大学生,她可能是第一次见识大海,南*海浩瀚、优美的风情,必将会在她心中留下纯美的印象。
大海的仪容观瞻好了,我们意犹未尽。但是时间不容许我们逗留。因为我们还有计划。
范公堤上,我们驱车徐行。两旁高大笔直的水杉林郁郁葱葱,千里长堤仿佛望不到尽头。“*海岸边第一树”,你在哪里?
终于到了。但见捍海堤堰下的那棵树身需要两人合抱的古树遮天蔽日。丈余的树冠、虬曲的树干、深绿的树叶。真的古木参天。好一棵大树!这应该是我们今生见过的最大的一棵树。这是一棵树龄约年的朴树。树种,我们这儿罕见;树龄,这里也是绝无仅有。我们一开始猜测,它至少千年以上,后来一想,不对,如东的历史没有这么悠久,范公堤下的这片土地原来曾是大海的地盘。标牌告诉了我们答案。
我们带了酒水,洒向树身和树下的土壤,礼拜这棵见证洋口历史的神树。我们拍照,我们虔诚地祷告。
然后,我们席地而坐。弹古琴,诵古诗,论古人。我们读书,我们写诗,我们聊天。我们饮酒,品茶,吃东西。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
畅谈快要结束时,我们没有忘记今天的主题。康主任的《生命的未来》原文朗读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被我们戏称为“宝哥哥”的周老师的《生命不息,未来可期》的读后感扣题紧密、有情有义;带头大姐晶晶的活动总结简明扼要、掷地有声。共读已完,共享犹存。
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次线下分享,这是特别有意味的一群人。
晶晶提议学《红楼梦》来一个诗歌接龙。宝哥哥不愧写诗高手,他立马献诗一首
/p>
千里古堤一古树,
树下之人爱读书。
书外也有高雅事,
事得闲暇忘尘俗。
有这样的小聚,有这样的出行,有这样的一天,有这样的三五好友一起。夫复何求?我们不想离开,真想长此以往。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字/周华、姚晶晶
摄像/康海群、薛璐
审核/任明亮
编辑/李濮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