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午海战中临阵逃跑的方伯谦能翻案昭雪吗 [复制链接]

1#

看过60年代的电影《甲午风云》和90年代拍的《北洋水师》,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这两部反映年中日甲午海战的影片,颂扬了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代表的光辉形像,鞭挞了方伯谦贪生怕死,临阵逃跑的反面形像。当我们再了解这段屈辱历史后,对邓世昌等爱国志土更加充满了敬意。而对方伯谦的逃跑行为感到无比愤怒。对这样的民族败类被正法无不拍手称快。

时过境迁,方伯谦之死,在一百年来一直备受争议,“昭雪派”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一再发文,以证明方伯谦无罪,而大有昭雪之势,其后裔也不遗余力,四处奔波,以收集方伯谦无罪的证据。只到现在主流谋体和史学界普遍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方伯谦的逃跑是无罪的?

下面让我们再回忆一下年那场惨烈的中日甲午大海战。

中曰甲午海战是中曰甲午战争的一部分。在战争爆发前夕,曰本举全国之力,其海军以拥有各种战舰31艘,鱼雷艇24艘,实力已超过了北洋海军,且日舰大都是新购进的新式战舰。而北洋舰队却十年未添一船,再船速上,舰炮射速上,炮弹威力上,完全落后于曰舰。加之李鸿章辟战保存实力的错误战略方针,自然对舰队战力和士气打击是显而易见的。

方伯谦(-),字益堂,福建侯官人,晚清海军将领,济远″舰管带,中军左菅副将。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学习驾驶。年赴英留学,就读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成回国。年调入北洋舰队。年与林泰曾等议定《北洋海军章程》。

年7月25曰发生丰岛海战,北洋海军济远舰和广乙舰完成护送陆军任务返回途中,与曰舰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相遇,曰舰不宣而战,发动突然攻击,“济远”也奋力还击,双方炮战1小时20分,大副沈寿昌,二副柯建章都中弹牺牲,”广乙“也受伤。方伯谦见敌我力量悬殊,下令转舵向西北方向驶逃,曰舰“吉野”从后追来,方伯谦先挂白旗,后又加挂曰本海军旗,“吉野”仍然尾追不舍。水手王国成等自主发射15公分口径尾炮,发四炮三发命中,“吉野”顿时火起,船头低府,不敢前进,“济远”才得逃离作战海域。方伯谦回威海后,捏报“鏖战四点钟之久”,并“击死倭提督”。由此逃脱了罪责。

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战于黄海。黄海大战双方参战力量对比。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参战舰艇十艘:

日本联合舰队参战舰艇十二艘:

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战斗于中午12时50分打响。战至下午3时,“致远”中雷沉没,“济远则逃出阵外,僚舰“广甲”见济远遁,也随之逃跑。

在逃跑中“济远舰拦腰撞在扬威“舰中间,至使“扬威”舰沉沒,“广甲”舰也在慌乱逃跑中搁浅。日本“吉野”四舰转而围攻“经远”致“经远”中炮沉没。“济远”于18日晨2时逃到旅顺,而舰队于晨6时才返回。

黄海海战后,方伯谦被清政府以“临阵脱逃”,造成后果是“将队伍牵乱”“将扬威舰撞沉”。之罪而正法。

此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方伯谦案巳成为悬案。

其实,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临阵脱逃是十分普遍的。作为军人怯战和溃逃看上去似乎是个人的勇气和品质问是,它作为当时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其实它更是那个时代,无法克服的诸多弊端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这其中,又以逃跑的蔡廷幹、吴敬荣和递降书的程璧光最为引人注目。

蔡廷幹(当时军职是都司,任“福龙”舰管带),在威海之战中,率鱼雷艇逃跑,其瓦解军心的作用更胜于方伯谦,民国后竟然混上了海军部军法司司长,由一个逃兵来执掌海军军法,真是莫大的讽剌。

吴敬荣(“广甲”舰管带,当时军职是守备)在黄海海战和威海海战中两次逃跑,最后又投降日军,开复后仍能继续任海军舰艇管带。

程璧光在黄海海战中也与方伯谦同时逃离战场,只是未返旅顺,又重新归队,后来在威海之战中成为北洋海军向曰军递送降书和参与谈判的代表,开复后升迁迅速,民国时期更是两度出任海军总长。

随着这些原北洋海军将领地位不断升迁,他们在甲午战争中那些不光彩的往事便无人提起了。世人看到的只是他们显赫的地位和耀眼的光环。

与这些北洋海军故旧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方伯谦不仅失去了牲命,而且永远被钉在了那场海战的耻辱柱上。

作为方伯谦的战友和部属,作为他的同学和同乡,作为方氏家族的后裔,眼看这一系列的变化和巨大反差,怎能不产生想法,并发出由衷的慼慨呢?这就难怪有人要为方伯谦呐喊和昭雪,其理由方伯谦是在“济远舰受损严重,不能再战的情况下,退出战斗的。但是,他逃跑的事实却是永远也抹不去了。这些人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观点,来检验这一事件的真伪,必然有失偏颇,在他们的主观意识里有这样一种想法,就是别人当逃兵可以,为什么方伯谦却不行。

当然,方伯谦是那个时代牺牲品里的代表人物,在哪个腐朽的清王朝统治的军队里,即使没有方伯谦,也有别的败类出现。但是,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英雄辈出,丁汝昌战败了却至死没有投降,他被后人平反昭雪。邓世昌,林永升等这些中华民族英雄,让我们后人永远敬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