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0年15佳电影海报,美学与信息量并 [复制链接]

1#
治癜风比较出名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年行将结束,各种电影颁奖典礼都在热火朝天地举行,各大权威电影媒体也到了年末总结阶段,开始评选各种排行榜。

最近,美国知名电影媒体ThePlaylist也评出了年的15佳电影海报。

每年为电影行业的各种作品进行排名是这家媒体的传统,他们评出的榜单也在圈内具有不俗的影响力。

海报是一部电影的门面,也左右着人们对某部电影的观看欲望。

在通揽ThePlaylist榜单的同时,本号也将带来解读,希望能从电影剧情、设计理念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海报。

《曼克》(Mank)

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新作《曼克》采用了黑白电影的形式进行创作,海报也延续了这个风格,整体画面只有黑白两色。

这部电影被称为《公民凯恩》的精神续作,讲述报业大亨凯恩死去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手绘电影海报起到了对主题的明显暗示作用,主角赫尔曼位居主画面正中,花天酒地之中,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展露无疑。

苦涩的陈旧感充满了整张海报,失焦的笔触不仅增强了动感和浪漫情怀,也暗示着形势的混乱。

酒桌旁人物的表情如《最后的晚餐》一般丰富,人们各怀*胎,巧妙暗示了情节的复杂性。

《厄玛》(Ema)

这是一部智利电影,影片用张狂的音乐风格辅以绚烂的画面,讲述一个家庭在一次收养后分崩离析的故事。

海报很好地映射了影片的风格,忠诚与背叛、躁动与平静、母性与淫乱,种种矛盾都展现在背景的巨大火球中。

主画面上,女主角低头看着自己的小腹,站在她对面的是她的伴侣,为何二者姿态有如此区别,只有看完全片才能知道答案。

《菊石》(Ammonite)

《菊石》讲述的是两个女人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她们身处两个不同的阶层,却因种种原因狭路相逢,二人的共同点在于,情感经历都使她们感到孤立和疲惫。

这幅优美的海报采用了渐变叠加的方式将两位主角的侧脸叠加在了一起,二人之间的朦胧关系因此凸显。

她们的双眼在画面中显得明显而坚定,这预示这部电影所要强调的是作为女性的独立和坚守。

《我想结束这一切》(ImThinkingofEndingThings)

这是一部“致郁系”心理惊悚电影,影片用奇特的视觉和听觉语言让人深陷其中,而本片的手绘电影海报更是把情绪降到了冰点。

被冰雪覆盖的女主角看似生无可恋,她的姿态显示出疲惫和绝望,仿佛即便完全被雪掩埋她都不想挪动半步。

雪刚好覆盖到她的鼻子,她正在考虑结束一切,即便失去呼吸和生命。

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幅海报已经让人想要看个究竟。

《人类的呼声》(TheHumanVoice)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Almodovar)一向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审美,这部短片的主色调红蓝*绿就被延伸到了海报之上。

蒂尔达·斯文顿在短片中饰演一名处于崩溃边缘的女人,分离状态下,她通过电话保持着分离与联系的矛盾。

各种工具拼凑成了海报上的文案,暗示女主角正尝试维持一定的平衡,但事实上她的生活正是一团乱麻。

《好爽蛙》(FeelsGoodMan)

这是一部极其独特的纪录片,讲述的是sadfrog(悲伤蛙)是如何从一幅插画开始爆火,成为全球流行的表情包,直到让原作者陷入崩溃的。

海报的主体就是这只自我感觉良好的悲伤蛙,它所经过的地方皆成为废墟,但眼前所见却是鸟语花香,充满美好的事物。

Z世代的画风,Z世代的风潮。

一个毫无底蕴的文化现象如果爆发式发展,会让这个世界更好吗?这幅海报正进行着这样的拷问。

《雪莉》(Shirley)

《雪莉》是一部心理惊悚片,讲述一对夫妻在搬到与心理惊悚小说家雪莉家中后,发生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

导演约瑟芬·德克尔是一位实验电影制片人,他希望探索人们的心理,于是模糊了事实和虚幻之间的界限。

由安德鲁·班尼斯特(AndrewBannister)设计的这幅横版海报,显然借鉴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设定。

癫狂和失控的场景在雪莉的脑海中展开,她的打字机就是她表达这一切的武器。

她究竟是身处危险之中的待宰羔羊还是危险本身?这部电影会告诉你答案。

《米纳里》(Minari)

韩国家庭如何在美国梦的支撑下在这陌生的国度生存?这就是《米纳里》的主题。

电影海报上,朝气蓬勃的男孩正朝着观看者走来,在他的身后,阳光洒在了他家的小木屋屋顶上,一面美国国旗占据了整面墙壁。

无论美国梦是虚幻还是现实,海报设计师希望人们保持对生活和未来的希望。

《亿万富翁》(Kajillionaire)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骗子家庭的犯罪喜剧,一家的犯罪生活因一个外来者发生了改变,女主角渴望传统家庭的温暖,但那位外来者却沉溺于犯罪和诈骗之中。

海报上,女主角OldDolio被她所钟爱的事物包围——金钱与奢侈品,音乐与美食……

她的理想生活像一个调色板,正在她的脑海里不断增加色彩,而她需要考虑的还有家人,他们的想法可能与她背道而驰。

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幅“ins风”的海报,虽然这种风格被很多人诟病过,但仍很好地展现了女孩心事与野心之间的矛盾性。

《迪克·约翰逊的去世》(DickJohnsonIsDead)

屡获殊荣的电影制作人克斯汀·约翰逊(KirstenJohnson)希望用所有逃避现实的电影制作技巧,用幻想的方式记录和纪念她86岁父亲的死亡。

她极致浪漫地希望电影可以帮助她扭转时间,让她的父亲永生。

这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片中的幽默情节越是惹人发笑,那场真正的死亡就越令人难过。

海报用交叉人骨和父亲夸张的表情体现了内核,它展现了希望和温暖。

但我个人认为,这幅海报虽能激起一定情感共鸣,但其立意和画面呈现,并不足以让它成为真正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圣人莫德》(SaintMaud)

这是一部英国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宗教信徒,在拯救病人的灵魂时,对后者产生危险的迷恋的故事,是一个并不罕见的“信仰着魔”题材。

这幅简洁的电影海报用下半部分女主角失控的表情和动作,展现了“着魔”的主题,她飘散的头发如火光一般闪烁,意味着恐惧之中的美感,也象征着“欲望之火”。

但这幅海报其实并不算新颖,《黑凤凰》的电影海报也用到了类似的概念。

相比之下,本片的另一幅海报反而因极简、留白的画面拥有了更多解读空间。

《誓血五人组》(Da5Bloods)

斯派克·李(SpikeLee)的电影作品有一个永恒的主题——种族。

《誓血五人组》所讲述的正是围绕一名已故黑人士兵展开的故事,他的战友们回到了曾经的战场,在寻找当年埋下的宝藏的同时,也纪念着逝去的战友。

本片的海报可以直接形容为:“五彩斑斓的黑”,它是对上世纪越战宣传海报的一种致敬,这与影片的故事背景直接相关。

飞溅的油漆和炸弹预示着危险和刺激,主画面中的已故士兵是整部电影的戏眼,而他头盔上的4位黑人士兵则是真正的叙事推进者。

画面左下角,黑人平权的画面同样抢眼。这张海报在诠释影片的同时,也是对种族多样性和种族平权的呼吁和呐喊。

但我仍认为,过量的信息和拼贴风格,让这张海报如同这部急于个人表达的电影一般——过犹不及。

《占有者》(Possessor)

作为一部科幻惊悚片,《占有者》的海报用简洁的风格将这两个元素同时概括到位。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利用大脑植入技术来“栖息”在他人的身体里的特工,因一次操作失误导致自己陷入了一个杀人犯的思维中的故事。

海报上,朦胧的橙色烟云颇有一丝赛博朋克既视感,同时也渲染出了神秘的氛围。

主画面中的人物正在试图摆脱人皮面具,很好地诠释了控制的主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骇人的画面也有效地提示了本片的类型——惊悚片。

《虎尾》(Tigertail)

华裔导演杨维荣拍摄的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台湾移民到美国的两代人历程和内心联结。

这张海报颇有一丝王家卫电影的味道,隐晦地展现了亲密关系和欲望。

海报显然更着重描绘本片的浪漫和温馨部分,用局部特写进行悬疑铺垫:海报上的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又将拥有怎样的结局?

但这就意味着影片真正的核心——移民台湾人的心路历程被海报忽略了。

流血的鼻子,空空的口袋(BloodyNose,EmptyPockets)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美国潜水酒吧真实历史的纪录片,这家酒吧已经倒闭,但曾经发生的故事一直被酒客们怀念。

酒吧坐落于拉斯维加斯,往来的常客非常接近《深夜食堂》中的食客们,他们身份各异,却都在此寻求对现实的片刻逃避。

酒精是他们麻醉自己的法宝,混乱与摇摆是这部纪录片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影片的海报有着浓浓的复古风味,如这部电影常常出现的上世纪配乐一般让人沉醉。

这是由影片导演特纳·罗斯(TurnerRoss)亲自绘制的插画海报,他本人就是这家酒吧曾经的常客,这也是画中酒客的形象能被描绘得如此生动的原因。

看完ThePlaylist今年的电影海报排行榜,我最深的感触在于,今年的海报整体质量确实不如往年。

原因可能在于疫情中电影产量本身就很少,常常能产出优秀海报的独立电影几乎也没有制作或放映的机会。

奇怪的是,整个排行榜未见任何一部华语电影(《虎尾》也不是华语电影)。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疫情期的华语电影都很难在海外发行或上映。

今年其实有不少华语电影海报都做得相当不错,比如最近刚刚上映的《一秒钟》,由*海操刀的一系列海报都相当不错,也都符合“送给电影的情歌”这样的主题。

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的电影海报同样由*海操刀,也颇具意境。

甚至独立电影《艺术死了》的海报也很符合流行趋势。

但也很容易留意到,*海在国内电影海报界的存在感实在过于强大,以至于当看到一张好看的电影海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是*海做的吗?”

这事实上反映出国内该行业的人才仍然匮乏,究其原因,更有可能是片商对海报这种宣传工具并不重视,也少有厂商愿花重金在海报的制作上。

事实是,国内比较优秀的电影海报几乎只出现在文艺片和独立电影界,主流商业片仍然充斥着明星的大头像,罕有考虑到商业与艺术如何兼顾。

国内电影海报的审美与水准提升之路,看来仍是任重而道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