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到了第9届。在节日真正开始前,宣传物料构成了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而这届电影节的海报被设计成了这样。
好的,虽然你在看到这张图时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但不论怎么说,它都具有宝藏的气质。毕竟过去8年的海报都没有这样上过热搜。
第19名是什么概念呢?已经高于了即将上映的《雷霆沙赞》,而前十名一水的都是复联话题。
对于今年这张海报,官方自有一番解释。
虽然设计理念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但就画论画,人们的审美自有一番理解。翻翻微博讨论就能发现,人们看着海报上的树、人乃至挥舞的水袖,很难不产生联想。这股联想劲儿驱使着这届勤劳勇敢的网友们,他们纷纷打开软件,对这款海报做起了再创造。
毫无疑问,大家最喜欢的是那棵树。为了向官方设计师学习,大家竭尽所能地搜刮身边的素材,然后交出了自己的习作。
有热心网友怕大家在做模仿习作时没有原始素材做不到百分之百还原,便努力替大家找到了原始素材。
不过,也有一些有创新思想的年轻人,跳开了范例的束缚,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做出了一些看起来不太一样的海报。大家来品品。
而在众多人都在做着模仿习作时,也有一些先锋派,比如
卑逼着活了壹世已经在争取为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献计献策了。电影节海报在这半个月里共出现了两次讨论。
一次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海报。从过去的纠结于金爵变为了今年由黄海设计的孙悟空。
另一回就是这次北影节,也有人回顾了这9年来的海报设计,画风分别是这样的。
为电影节海报设计着急跺脚的朋友不少。包括编剧鹦鹉史航在内,很多人都在拼命搜罗戛纳、金马、威尼斯等等各大电影节的海报,希望能给制作方打开下思路。
不知北影节组委会是否真的是跟上了流量经济的思维方式。但当人们看到一个电影节的海报时,心里想起的还是艺术和美而已。
题图来自giphy
#Meme是《好奇心日报》年9月上线的新栏目。
“Meme”(/mi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们用它来记录一些文化现象,有些事情光记录下来就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