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岛无臂女教师的精彩人生两夺全国跆拳道季
TUhjnbcbe - 2024/8/21 23:45:00
白癜风治疗经验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970339.html

「本文来源: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恺琦刘金震

“人生不设限,人生无极限”,在全国残运会比赛中,青岛黄海学院39岁的女教师刘仕春斩获了跆拳道女子K42/49公斤级铜牌,失去双臂的她用行动在逆境中绽放生命之美,从无臂女画家到两次荣获全国跆拳道比赛季军,刘仕春用永不停歇的拼搏和进取,演绎出生命的无数种可能。

时隔两年多,再夺全国季军

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部分项目在陕西开赛,青岛黄海学院刘仕春荣获跆拳道女子K42/49公斤级铜牌。

刘仕春是k41/49公斤级选手,但因参赛选手临赛弃权,她被合并到高一级的k42/49公斤级进行比赛,“我是比赛前分组结束后得知的这个消息,自己并没有多想,不管对手实力如何,我都会努力去拼搏的。”面对不同级别且占据身体优势的对手,刘仕春沉着应战,最终取得季军的优异成绩。赛后,刘仕春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付出终有回报,尽全力才不留遗憾。短暂的欣喜,长长的反思!继续加油吧!”

记者了解到,这不是刘仕春第一次站在全国比赛的领奖台上了,年5月21日,在天津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刘仕春带着刚刚满月的小女儿赢得跆拳道女子K42/49公斤级铜牌,创造了西海岸新区残疾人运动的历史记录。在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刘仕春两次斩获全国季军,这对于已经39岁的她来说并不容易,“这种赛事专业级别很高,运动员水平也很高,我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获得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学习拼搏精神。”

36岁从零开始学习跆拳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仕春接触跆拳道的时间并不长,她在36岁时才半道出家,开始学习跆拳道,三年间从一名跆拳道“小白”迅速成长为全国季军,这不是天赋异禀,更多的是背后付出的辛勤汗水。

“最开始接触跆拳道是在学校看到举办的跆拳道赛事,我感觉这项运动很不错,便开始在朋友开的道馆学习跆拳道。”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刘仕春还无法立即学习跆拳道技法,她需要先进行体能训练,等到有了一定的体能储备基础才能进行技法练习,“练跆拳道之前,其实我运动得比较少,所以最开始我都是先通过跑步等体能训练,来提高自己腿部、腹部等肌肉力量。”有了较好的体能后,刘仕春才开始学习跆拳道技法,待熟练掌握后再逐渐地学习战术。

当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询问她是否想要参加这次比赛时,刘仕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也想挑战一下自己,而且这也是一种很美好的经历,既能展现自己,也能种自我挑战。”

努力备战,做梦都在练习踢腿

为了备战这次比赛,刘仕春在去年冬天邀请了专业的教练对她进行指导,“简直就是魔鬼训练,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拉韧带,真是疼到想哭。”刘仕春回忆道,为了提高自己的柔韧性,教练就用双脚来帮她压腿劈胯,任她怎么叫喊,教练都只说让她坚持坚持。在备战的过程中,因为还有工作、家庭等事务围绕着刘仕春,她也被迫中断了几个月,直到今年7月,她才开始相对系统地进行训练。

这期间,她每天都进行全天训练,时间在5~6小时左右,由教练单独制定训练计划,“你看跆拳道的腿法好像很简单,但是要形成肌肉记忆,在自然反应中做到位,至少需要用3个月的时间。”刘仕春告诉记者,对于失去双臂的她,还要在训练中一直保持平衡,更是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在赛场上有“杀伤力”,达到“一出腿就有分”的效果。

训练是枯燥的,也是苦的,刘仕春的身上总是青一块、肿一块的,每天的反复练习也让她的大脑一直在钻研技术,“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梦见在踢腿,身体不自觉地在动,腿‘唰’地一下就举起来了。”有时候运动量很大,刘仕春的腿在第二天就会胀得很厉害,跟灌了铅一样,但她仍然坚持去练,“通过再加大强度训练,把腿练得柔软一些。”

失去双臂苦练口书

赛场上的刘仕春展现着自己的拼搏与向上,赛场下的她仍以特有的坚韧搏击命运,给生命残缺之美写下完美注脚。

刘仕春是四川资阳人。年,即将升入高三的她,因家庭无力承担学费,无奈地选择放弃学业,外出打工,结果却因为意外触及了高压线,被高压电流夺去了双臂。

遭遇这样的事故后,刘仕春没有放弃希望,她不愿屈从于命运。年经家人介绍,刘仕春开始跟随无臂书画家胡林老师学习口书。“一开始牙齿咬不稳笔,毛笔总是晃来晃去,而且不停地流口水,字写得点不像点、撇不像撇。我又急又气,笔杆被咬得‘喳喳’直响,舌头也被夹破了,鲜血直流。”刘仕春向记者回忆,为了掌握口书技巧,她经常不分昼夜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她终于临摹出像样的毛笔字,并开始写春联来卖,贴补家用。

熬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历程,如今,刘仕春不但写了一“口”好字,还画了一“口”好画。刘仕春说,她最爱画的是竹子,一是因为她四川的家乡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了翠竹,另一方面竹子所呈现出的欣欣向荣、生生不息之势,像她自己。“我从不愿用‘成功’二字定义我,我的身体残缺,但我的人生完整。我只能说,现在的一切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这一生仍会不断追求,没有理由因自足而停止。世界吻我以痛,我偏要回报以歌。”

圆梦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

在练习口书的同时,刘仕春还刻苦学习高中知识。“年我参加了高考,最终被青岛黄海学院录取,并在学校刘常青董事长的资助下,免除全部学费,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从青岛黄海学院经贸英语专业毕业后,刘仕春通过不懈努力,又获得了中国石油大学本科学历,并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在黄海学院留校成为一名教师,结婚生子,拥有了幸福的家庭。

“人生不设限,人生无极限!”这是刘仕春常说的话。她说,黄海学院从建校起一直有一种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她,也激励着一代代黄海人。她也在用她的经历和行动,去关爱、激励着学生们前行。

熬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历程,刘仕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闪光。十余年来,她先后荣获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四川省资阳市十大杰出青年”“青岛市文明市民”“青岛市创建文明城市先进个人”“青岛市开发区首届十佳道德模范”“感动青岛十佳人物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她的事迹也被载入《共和国的缔造者与建设者》一书中。

怀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一动一静、一文一武,不管是跆拳道还是书画,都展现出刘仕春的风采,彰显了她努力拼搏的精神。“如果说我在个人成长的路上创造了奇迹,那这个奇迹有一半的原因归功于爱。”刘仕春感慨,一路走来,家乡的政府、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市残疾人体育中心,以及许多不留姓名的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帮助自己去追梦,实现她的人生价值,“我感恩这些沉甸甸的爱,也愿意把这个爱心接力棒传下去。”

年11月,刘仕春在家乡四川资阳成立了归雁基金,帮助留守儿童和残疾人,以此回报社会。此外,她还在做公益讲座,用自己的实际经历来鼓舞青少年们努力奋斗,懂得感恩,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在采访中,刘仕春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就是秋天,“秋天是个非常美好的季节,不仅是初秋时色彩斑斓的样子,我更喜欢的是深秋,大地褪去了全部色彩,露出来了生命的本色。”正如外表矮小柔弱的刘仕春,她内心里却是那般刚毅勇敢,不断挑战自己去绽放生命中最好的色彩,就是她最美的样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无臂女教师的精彩人生两夺全国跆拳道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