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局在年仿造阿姆斯特朗毫米速射炮成功以后,为了打开市场,就将1门速射炮和20发炮弹发运到北洋,希望北洋试用以后能够大规模装备。
不过这门火炮到了北洋以后就再也没了下文,甚至北洋方面那个时期的资料里都没有任何记录。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当时克虏伯公司正好也在推销自己新研制的速射炮。江南制造局被克虏伯公司的同类产品光环所掩盖,最终北洋购买了一批克虏伯速射炮装备炮台,因此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李鸿章有意给北洋水师也购买一批克虏伯速射炮,以加强各舰火力。可惜户部因为没钱,始终没有同意。
最后因为局势日益紧张,等不起的李鸿章无奈,只能把主意打到了江南制造局仿造的速射炮上。在年7月2日李鸿章给电江南制造局的电文中,就提到除了应该调拨的4门毫米速射炮已经要求派船运送到威海之外,还要将库存的另外6门配齐弹药也发运威海。
李鸿章索要的这些火炮中,其中四门毫米速射炮和发炮弹后来都发运到了北洋,而另外6门后来调拨给了南洋,因此未能北上。而更为悲催的是,发运到北洋的这4门毫米速射炮也直到9月才到货。9月8日李鸿章给丁汝昌的电报中提到“经远”、“来远”舰尾打算加装毫米速射炮,江南制造局的大炮和炮弹已经运达,可以安装了。
“经”、“来”舰尾需换十二生快炮,沪局前解四尊及子药,可提回速设
之所以将这4门毫米速射炮安装在“经远”、“来远”上,主要是因为北洋水师各舰中,除了“济远”火力最为薄弱之外,就属这两艘巡洋舰缺乏尾炮,最需要添加火炮了。此时战事已开,丁汝昌不敢怠慢,9月12日就率舰队赶赴旅顺,准备为“经远”、“来远”加装火炮。
甲午战争前的旅顺港13日晨北洋水师抵达旅顺以后,由于担心日舰来袭,丁汝昌命主力在口外停泊戒备,自己转乘“经远”入港,上岸安排加装火炮事宜。然而中午就传来威海附近有日舰出没的消息,丁汝昌只能在下午3时带着北洋水师赶回威海。
此后由于李鸿章已经安排从海上运输铭军增援前线,北洋水师忙于护航准备工作,再也无暇去旅顺加装速射炮。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都认为黄海海战前,“经远”、“来远”加装毫米速射炮的计划其实已经失败。
不过这几年对“经远”残骸进行发掘时,打捞起来的文物中发现了毫米炮弹的引信。因此也有人推测在“经远”在旅顺入港的时间内,已经将毫米速射炮和炮弹运到舰上,并开始安装工作。虽然说“经远”在旅顺停泊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工匠也随舰出海的话,那么还是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完成安装工作的。
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么还是有1到2门国产速射炮参加了黄海海战。不过到底真相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