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装备的大口径火炮更多
TUhjnbcbe - 2024/8/29 17:36:00

之前提到“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吨位不过吨,却装备了两门10英寸(毫米)的大口径重炮,堪称“小船扛大炮”。实际上在蒸汽铁甲时代早期,因为装甲的出现,军舰的防护力大为加强,所以不少中小型军舰都装备了大口径重炮以对付装甲舰。

“超勇”级主炮的特写

比如说北洋水师的“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这五艘巡洋舰就装备了毫米口径的重炮,日本的巡洋舰“浪速”、“高千穗”也各有两门毫米重炮,专门为了对付“定远”、“镇远”而设计的三景舰“松岛”、“严岛”、“桥立”更是配备了毫米的巨炮。

后来随着火炮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中口径速射炮出现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像日本后来服役的防护巡洋舰“吉野”、“秋津洲”和装甲巡洋舰“千代田”就不再配备大口径火炮,只装备了中口径的毫米、毫米速射炮。

“千代田”号装甲巡洋舰

而北洋水师年成军之后,仅增添了一艘国产的钢甲舰“平远”号,其他没有新军舰入列。所以黄海海战时,北洋水师在毫米以上的重炮数量上有一定优势,而日本海军则在中口径火炮数量上占据优势。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网上有些人根据一战、二战的海战经验,认为北洋水师的火炮口径更大,因此在射程上应该具有一定优势,海战时可以利用这一点击败日本海军。然而这个想法有些想当然了。

“靖远”舰

首先,火炮射程不仅和口径有关,还和火炮倍径(身管长度和口径之比)、发射药等诸多因素有关。一战、二战时,舰炮口径越大射程越大,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的舰炮已经比较成熟,不同口径火炮比较时,其他条件大多差不多。

然而蒸汽铁甲时代前期,火炮技术进步极快,差一两年可能就有很大差距。一些旧式的大口径火炮很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射程还还不如中口径火炮。比如说“定远”级铁甲舰的毫米主炮最大射程只有米,而其装备的毫米副炮口径虽小,最大射程却达到了米,反而更远。

其次也是最重要一点,是当时的测距手段还比较落后,在远距离上测距误差较大,海战时实际交战距离大多在米之内,很多时候甚至会拉近到1、0米左右。这个距离不仅远小于大中口径火炮的最大射程,连小口径火炮和多管机枪都足以发挥作用。

因此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军舰除了主炮和副炮外,小口径火炮也都参加了战斗。以日本的“吉野”舰为例,大东沟海战中消耗了毫米炮弹发、毫米炮弹发之外,其装备的47毫米哈乞开斯机关炮也消耗了发炮弹。

所以北洋水师大口径火炮虽然数量更多,但是在射程上却并没有什么优势。倒是日本的部分军舰(“吉野”、“秋津洲”等)因为装备了较为新式的武式测距仪,在米距离上精度依然非常高,在远距离交战上反而更占优势。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装备的大口径火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