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物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成功举行。多名学界泰斗和知名学者现场出席。本次大会公布了首批10位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获得者,大连理工大学级校友陈佳洱院士获此殊荣。
陈佳洱,大连理工大学级应用物理系校友。核物理学家,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长期致力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是低能加速器物理与技术方面的学科带头人。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一等奖等荣誉。
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学术会议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年度学术会议,始于年。秋季会议的目的是增进国内物理学界的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物理学科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秋季会议已有2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品牌学术盛会。
成立于年8月23日的中国物理学会在引领促进中国物理学发展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推动创新、奖掖后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物理学会与美国物理学会、欧洲物理学会、英国物理学会、韩国物理学会等多个国家/地区物理学会建立起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国际物理组织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七秩芳华,与国同龄。建校73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定不移地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目标迈进,已成长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工程”和“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深厚底蕴的积淀下,大工迸发出与时俱进的前进动力。
近年来,大工致力于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26个本科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位列全国前茅,53门课程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工还在探索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实现在大工无缝衔接的本硕博全过程培养。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这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必要条件。经过多年的传承发展,大工集聚了钟万勰、程耿东、蹇锡高、孔宪京、彭孝军等1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梁延德、陈廷国、卢玉峰等9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以及一大批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四有”好老师。
在群贤鸿儒的言传身教、躬身育人下,大工为国家培养了28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中涌现出尉健行、高德占、闻世震等一批堪当大任的治国栋梁,彭士禄、保铮等一批鞠躬尽瘁的学界泰斗,倪润峰、傅育宁等一批开拓进取的企业领袖,灿若繁星的他们,让“学在大工”的美誉熠熠生辉。
今日之中国、当下之时代,是青年最好的成长机遇期,大工学子在前辈榜样的余辉中,在名师大家的指引下,将个人梦想与强国梦相交相融,绽放青春,追求卓越。
机械工程学院现代制造研究所的吴冬冬、陈忱、郝云波从参加航空航天社团开始,便对国家航天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看到学校的多项技术成果运用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大国重器上,他们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专业同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更加坚定了自身科研报国、立志服务航天强国的理想。毕业后,三人毅然选择投身航空航天事业,为国贡献力量。
生物工程学院级本科生朱玲为自己许下“科研报国,做健康中国的贡献者”的愿景。为了实现初心,她不断在科研路上沉淀自己,取得年国际基因工程大赛国际金奖,成功推免至复旦大学,致力于单细胞测序和癌症治疗研究。
凌水河畔,黄海之滨;学在大工,人才辈出。青年是最富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一股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着新的生机色彩。未来,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工人博学笃行,知行合一;立志高远,扬帆远航。
注:大连理工大学官微、大连理工大学校友会、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中国工程院院士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