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黄聪
销量不佳和持续亏损之下,曙光股份的ST“帽子”恐难摘下。
1月10日晚间,ST曙光(曙光股份,.SH)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年汽车整车销量辆,同比下降46.74%。其中,新能源客车销量辆,同比下降79.92%。
年年报显示,ST曙光拥有在职员工人。形象地说,公司余名员工年平均每天造车不到5辆。
资料显示,曙光股份主营业务分为轻型车业务、商用车业务和车桥等汽车零配件业务三大板块。
曙光股份拥有“黄海客车”和“曙光车桥”两大中国名牌产品,“黄海客车”还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年年报显示,ST曙光拥有三大整车企业,其中,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生产客车,拥有年产能辆;丹东黄海特种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生产特种车,拥有年产能辆;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金泉)负责生产皮卡,拥有年产能6万辆。
总体来看,ST曙光产能达6.85万辆,而公司年仅生产汽车辆,产能利用率只有不足3%。
业绩方面,年和年,ST曙光营业收入分别为24.80亿元和16.7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45%和32.60%;净利润分别亏损4.59亿元和3.34亿元,同比分别增减-.81%和27.19%。
年前三季度,ST曙光营业收入达9.62亿元,同比下滑27.74%;净利润亏损2.48亿元,同比下滑33.58%。
这也表示,近三年来,ST曙光净利润累计亏损达10.41亿元,而且公司年全年大概率将持续亏损。
年12月29日,ST曙光公告称,截至年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仍为亏损,年度会计师能否认定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情形已消除存在不确定性。年能否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对于未来发展,ST曙光表示,将加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经营责任考核,降低费用开支,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做好科学的资金统筹,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