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舰队输在观念落后上。
清朝的思想停留在有海防无海权的阶段,海防与海权是完全不同的观念。
具体表现在对海洋、海权、海军的认识上落后于日本。
1、中国自古是大陆国家,长期闭关锁国,陆军为主,海军基本为零,水师是陆军的辅佐。地理大发现后,控制海洋交通,拓展海外市场,发展一支专门海军成为日本的共识。海军是大工业的产物,投入巨大,这是农业经济不能承受的。而日本在这方面认识超前,不惜举国发展海军。这使得日本虽然是个小国,却发展了强大的海军,足以与清朝海军对抗,形成一种优势。
2、清朝海权观念淡薄。美国人马汉提出了海权理论,海权的中心思想是要控制海洋,获得海权就将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海权能够使得一个民族伟大。清朝虽然发展了海军,只是用于海防,“守疆土、保和局”是北洋水师的战略思想,缺乏机动进攻的任何思想准备,只起到威慑作用。而日本舰队是主动寻找北洋水师决战,主动发起战争。例如对清朝运兵船的袭击,在黄海大东沟发现北洋水师。日军是有备而来,北洋水师仓促迎战。
3、甲午战争前北洋水师严重缺乏准备。李鸿章对中日战争的判断一直是日本不敢打二是英国、美国会出面调停,即使是日本连续两次向清政府提交绝交书,开战迹象非常明显,清政府还是相信“我不动手,彼必不敢动手”,西方列强“逼着日本讲理,谅亦不敢不从”。而战争全面打响后,失去很多战机。而日军战前一直在准备这场战争,不断派遣特务情报人员收集情报,反复制定作战方案,制定了六套预案。大战前日本天皇到广岛成立战前参谋本部,协调指挥这场关系日本国运的作战。在向朝鲜增兵同时,命令联合舰队出海寻找北洋水师歼灭之。
4、战术上的呆板。黄海海战中,日军的纵贯队列,能够有效发挥其机动性和火力优势,而北洋水师采取的还是横队战法,如同陆军阵型,还企图以冲角撞击对方舰船,打法落后。开战之初,提督丁汝昌受伤,全队就失去了指挥,组织机构上效率也比较低。陆军与海军缺乏协同,威海卫海战中,北洋舰队没有主动出击,在港内成为日军的活靶子,没有一支陆上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