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一场发生在黄海海域的海战,决定了两个国家的命运与兴衰。胜利方如愿以偿的得到台湾岛和大量赔款,一跃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失败的一方,则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了列强们瓜分的对象。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已经猜到了,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中日甲午海战。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侵略朝鲜剑指中国东北,清朝为了防止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我国,所以派兵保护朝鲜。年7月25日,日军偷袭了由北洋水师两艘战舰护送的运兵船,高升号运兵船被日本的浪速舰击沉,多名清军将士葬身在朝鲜丰岛海域。
自此清日战争全面爆发,北洋水师主力舰队齐出,希望在海战中击败日本海军。然而日本联合舰队早有准备,并提前出海寻找北洋水师主力。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海上相遇,随即爆发了黄海海战。
海战中双方舰队各有损失,然而北洋水师顽强的战斗意志让日本大吃一惊。当看到完成舰船抢修,重新集结在黄海海面的北洋水师时,日本联合舰队选择主动撤出作战海域,避免和北洋水师正面交战。
随后日本把希望寄托于陆军上,日军在鸭绿江南岸聚集,对辽宁发动进攻,先后攻占了大连、金州、旅顺等城市。年1月19日,日军主力从大连湾出发,1月25日在荣成湾全部登陆完毕。1月25日7:30分,日军向摩天岭炮台发起攻击,北洋水师“来远”号开炮击毙了日军陆军少将大寺安纯。炮台守军全部战死。随后所前岭、龙庙嘴、罩埠嘴逐一被攻克,守军全部殉国。
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出动所有战舰,意图全歼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奋力苦战,虽然打退了日舰的进攻,但是最终丢失了日岛炮台,并损失了全部鱼雷艇。2月9日,日舰又击沉了北洋水师最后一艘主力舰“靖远”,自此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悲愤中自杀殉国。
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的先辈们也曾浴血奋战过。网上很多人流传,北洋水师军纪涣散、在主炮上晾晒衣服等等,我觉得这是对英雄的不尊重。有人专门在1:1的模型上做过试验,离地3米高的炮管根本挂不住衣服,航行中舰船遇到的海风也不是一般大,这样的谣言可以停止了。
另外,前期投入战争的淮军,其主力兵力大约5万人,除去镇守炮台和要塞的,机动部队仅仅2万多人。而当时日军投入的是7个野战师团,兵力超过12万。在威海保卫战中,登陆的日军超过3万人,而当时迎战的绥军和巩军却只有人,之后他们大都战死或者殉国了。
总而言之,英雄不容人们忘却,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痛定思痛、奋发图强才是先辈们最希望看到的。同时,甲午海战也加快了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促进了新社会的到来,中国一大批青年学者开始奋发救国。加快了旧中国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大批的新思想、新制度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