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伯谦此人,目前争议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其最终因“临阵退缩”之罪被处斩,但随着近年来为其翻案人物和资料的出现,却又使得整个事件变得迷雾重重。不过,从方伯谦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中的表现来看,我更倾向于方伯谦“临阵退缩”的说法。
《甲午风云》中的方伯谦(右)丰岛海战背景和双方实力对比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日本组建新式军队,其先是侵犯中国台湾,又吞并琉球群岛,并伺机侵略朝鲜和进一步侵犯中国。
光绪二十年(年)四月,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6月3日,应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进驻牙山,而日本也借机出兵朝鲜。不久,随着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达成妥协,清政府随即命令入朝军队在牙山集结,准备撤回,同时要求日本撤军。
朝鲜东学党起义面对清政府的要求,日本方面不仅予以拒绝,甚至公然挑起冲突,企图武力控制朝鲜。清政府为了增援牙山孤军,随即派北洋海军洋舰“济远”号、“广乙”号,练兵船“威远”号,炮船“操江”号,在“济远”管带方伯谦的率领下,护送装载援兵的“爱仁”、“飞鲸”、“高升”三艘商船前往朝鲜。
而当清军前往朝鲜之际,得到情报的日本军方,也随即下达了袭击清廷护航舰的命令。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威远”护卫“爱仁”、“飞鲸”两轮自牙山返航。二十三日清晨,“济远”、“广乙”两舰也自牙山回航,接应正向牙山驶来的“高升”、“操江”,然而当到达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时,突然遭到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截击,丰岛海战爆发。
“济远”号防护巡洋舰丰岛海战中,清廷方面参战的舰艇为“济远”号、“广乙”号两艘巡洋舰和“操江”号炮船(实际作战能力较弱),而日本方面的参战舰艇为“吉野”号、“浪速”号、“秋津洲”号三艘巡洋舰。无论是舰船数量、质量,还是兵员素质等,清廷无疑都处在下风。
方伯谦记载的海战经过和结果
关于丰岛海战的经过,“济远”号的航海日志有着详细记载,而根据这份记载来看,方伯谦不仅表现的极为出色,甚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丰岛海战示意图根据航海日志的描述,在发现日本舰船后,随着日方船只的一发空炮,“广乙”号便自行逃跑了,只剩下了自己的“济远”号在和日本三艘巡洋舰作战,双方激战两个多小时,这才相互停战。十点一刻,“操江”号驶来,自己连忙打旗语告诉对方这边正在交战、令其返回,“操江”号便立刻转向逃走,而日本船因见了操江号,便也没有来得及追自己。但在十一点,日本的旗舰“吉野”号再度追了上来,“济远”号用尾炮连发四炮,全部命中敌舰要害,并击毙日舰提督等数十人,“吉野”号不敌,连忙挂我方龙旗逃走,而“济远”号则因船舵机损坏,无法追击。
《甲午大海战》中的丁汝昌从航海日志上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双方交战伊始,“广乙”号的临阵退缩导致了“济远”号孤军奋斗,虽然导致“操江”号被俘,“高升”号被击沉,余人伤亡,但却也击伤日舰并迫使其悬挂龙旗而逃,很容易给人造成反败为胜、虽败犹荣的印象。而在丁汝昌了解事情经过,向朝廷汇报之后,上海《申报》等便根据这份报告和消息,开始英雄化方伯谦。而朝廷也根据这份奏报,对方伯谦和水手李仕茂、王国等进行了嘉奖。
李鸿章期间,虽然李鸿章曾给丁汝昌写信,言道“方伯谦牙山之役敌炮开时躲入舱内,仅大二副在天桥上站立,请令开炮,尚迟不发,此间中西人传为笑谈,流言布满都下”。但在广泛的舆论之下,朝廷还是于七月十一日颁布谕令,要求李鸿章对方伯谦进行嘉奖。
丰岛海战方伯谦表现到底如何
当时,“高升”号虽然被击沉,但却有不少人幸存,而被日本掳走的“操江”号更是有大量船员存活,而根据他们事后的讲述,以及“广乙”号船员的描述,丰岛海战的面纱这才逐步被揭开。
“高升”号获救船员翰纳根回忆称,“……九点钟,我们看到最前面一只船,挂有日本旗,上面还有一面白旗招展。该穿很快向我们开过来,经过我们时,它把旗降下一次,然后又升上去,以示敬意。”(《中日甲午战争》年)“高升”号获救船长也表示,“……掠过一只军舰,它悬挂着日本海军旗,上面再有一面白旗,这就是中国军舰‘济远’号。”(《中日甲午战争》年)“操江”号洋员丹麦人米伦斯在狱中写信称,“……二十三日早九点,见高升号轮船被日本大铁甲三号拦住,该船距离操江号约3英里。操江管带即行转舵驶回,向西约行一点钟之久,见济远兵船突由一岛之后傍岸驶出而行,与一日本兵船开炮互击……至上午十一点三十分时,该船驶近操江,突改向西偏北二度由操江船头驶过,想离约半英里。济远悬挂白旗,白旗之下是日本军旗,舱面水手奔走仓皇……济远兵船原可帮助操江,乃并不相助,亦未悬旗通知……”(《中日战争》年)“广乙”号管带林国祥于9月初现身后报告称,“其时,济远在前,竟过倭船之侧,倭船并未扯旗请战,及广乙行至日船对面,该船忽开一炮,以击广乙,济远在前,见之并不回轮助战,即加煤烧足气炉,逃遁回华……”(《中日战争》年)
从这些描述来看,当时“济远”号在前,“广乙”号在后,三艘日舰在经过“济远”号时并未扯旗交战,反而在经过“广乙”时突然开炮,导致“广乙”号受损,而“济远”号不仅没有进行反击,甚至不顾受损的“广乙”号,“即加煤烧足气炉,逃遁回华”,“广乙”号则不得不停靠朝鲜海滩。而逃走的“济远”号面对日舰的追击,更是先挂出了白旗,见对方仍然追击后,竟然又挂出了日本旗。最终,“济远”号顺利逃回,“高升”号被日舰击沉,一千多名官兵葬身大海,“操江”号被日军俘获。至于“济远”号用尾炮攻击日舰“吉野”号之事,则完全是水兵王国成自行组织的。
丰岛海战示意图而更有力的证据是,方伯谦称自己重伤“吉野”号,然而事实却是仅仅一个多月后,“吉野”号便出现在了黄海海战战场上,且没有丝毫受过重创的迹象,就连济远号洋员哈复门也承认“吉野”号只是“小有损伤”。
至于航海日志,则是由于方伯谦担心事后追责,才进行修改的。毕竟,按照《北洋水师章程》,临阵脱逃可是要斩立决的。
不过,以上仅为一家之言。关于方伯谦的评价至今争论不休,正反双方各执一词,且均有“铁证”为支撑,事实到底如何,恐怕永远也没有办法复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