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陆芳
柏林当地时间2月21日下午,贾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柏林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
导演贾樟柯、脚本作者万佳欢,及出品方代表朱玮杰等主创出席了红毯仪式及映后见面会。
片方还公布了一款漂亮的国际版海报,诠释“过去是照亮今天的灯塔”这一深远意境。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首映当日,很多影迷提前来到影院门口排队进场,千人影厅座无虚席。
据悉,为在柏林电影节最后期限前完成《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后期制作,贾樟柯也是抓紧了时间:“由于疫情,我们不能按计划做每件事,如色彩校正、DCP、字幕等等。”
贾樟柯一直担心飞柏林的航班会被取消,“我们被要求在飞机上戴口罩。对我来说,电影节已经宣布了这部电影在这里上映,我也承诺过会来这里……我们来了。我觉得这个时候电影应该存在,电影和人民一起存在着。”
谈到疫情对中国电影的冲击,贾樟柯表示,“就个人而言,作为电影人,我不认为这次疫情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我们继续制作电影的热情或渴望。反而这次疫情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了,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所以在创作层面上,我们可能会找到很多灵感来源,从而做出更多的作品。”
据悉,《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主要通过贾平凹、余华、梁鸿三位作家对个人生活及记忆的讲述,反映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贾樟柯称三位作家为“历史的证人”。
虽然讲述的是中国人的故事,但在观影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被影片中的情绪所牵动,电影放映结束后掌声雷动。
映后交流中,贾樟柯谈及为何选择文学作为新片主题时说:“优秀的作家是优秀的信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大家。为什么他们的反应这么的迅速?因为文学是最古老、最便捷的表达方法,所以我们总是从文学中最早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
问及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时,贾樟柯表示:“文学有电影达不到的地方,电影也有文学表达不出的东西,在我的其他电影里也会引用诗句来表达电影中的某种感受。”
电影中的戏曲也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对此贾樟柯解释道:“在中国,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戏曲。之所以选择这些戏曲,跟选择这几位作家一样,因为他们都是说书人。它能带给人更加久远的的历史感。而且很多戏曲都是用方言来唱的,很多作家,比如贾平凹老师会运用大量的方言来写作。用方言写作,保留了一定的地域性和独特定。”
首映当天,片方公布了国际版海报。
这款物料由业内知名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操刀设计,海报延续了片名的诗意,画面中幽暗的海面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波浪中央竖起一支钢笔,笔尖似灯塔一样放射出金色光束,诠释“过去是照亮今天的灯塔”这一含义,同时向用笔反映时代的作家们表达敬意。
这也是黄海继《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后第三次与贾樟柯合作创作海报。
据悉,《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有望今年在国内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