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石城乡我的家
文/张海燕
“貔子窝前舟暂停,阳光璀璨海波平。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每当读到这美丽动人的诗句,我就想起我的家乡,因为这首诗就是大诗人郭沫若为赞美我的家乡而写的,是对我家乡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庄河石城岛位于黄海北部的海面上。那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生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善良的渔家人。
海岛,静谧而温馨;渔民,质朴而温存。他们之间形成一个优美而和谐的音符。
海岛的山不高,但陡峭而险峻。那如兽如物的石头,幽静暗秘的山谷,叫不上名的奇花异草,总是让人猜不透它的神秘。
海岛的林不密,但茂盛而葱郁。那一簇簇的山榆,一簇簇的杜鹃,一簇簇的枫树和山茶,或长在山崖上,或长在怪石间,总是让人看个不够。
海风轻轻,把清新吹向海岛,把甘露撇向万物,滋润着这一方水土。岸边杨柳吐绿,谷中幽兰滴翠,崖上山花绽放,海岛的一切都那么新那么奇。
碧浪悠悠,把丰厚的饵料推到岸边,把成群的鱼虾引向岸边,富饶着这一片“沃野”。筏上的牡蛎胖了,笼中的扇贝肥了,池里的海参长得像棒槌,海岛是那么的富裕。
清晨,当雄鸡的啼鸣打破夜的沉寂,喷薄的霞光驱散雾霾时,一艘艘渔船便拖着浪花驶向远方,播下串串希冀。
傍晚,当霞光映红天际照亮万顷碧波时,渔船总是满载着喜悦进入港湾,卸下仓仓鱼虾。傍晚的小渔村炊烟袅袅。人们远看飞云流渡,近听渔歌唱晚,别有一番风味。
踏上响水岛,远眺“大象吸水”、“海龟登陆”,近听脚下的咚咚响声,一种种神秘感便油然而生,令人浮想联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海中奇观,还是大海原本就充满着难以撩开的神奇呢?这里也是世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的故乡,每年五六月份黑脸琵鹭总会从台湾来这里繁殖,等十月份再从这里飞往台湾越冬,被称为联系海峡两岸的吉祥鸟和报喜鸟,我保护黑脸琵鹭多年也写了电影剧本《人鹭情缘》打算把这部电影拍摄出来,宣传美丽的石城岛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
我家住在一个小渔村里,听爷爷说,早年岛上人烟稀少,能够“棍打狍子瓢舀鱼”。闯关东的祖辈们从山东撑帆摇橹来到岛上,从此海岛人丁兴旺起来。村落不大,但居民都生活得有滋有味,捕鱼捞虾,种粮种瓜……
是优美的生活环境让我陶醉,还是湿润的海风吹聪明了我的头脑?每当伫立滩头眺望蓝天大海时,我就感到心胸开阔;每当身临仙境嗅闻奇花异草时,我就心潮澎湃,触景生情文思泉涌,写出一篇篇海岛风味的文章。
如今,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宽阔的水泥路,而且政府还给海岛装上了路灯。海草房变成大瓦房小洋楼。以往的布帆船变成了机器船,慢如“老牛”的客船也没了,代替它的则是急如穿梭的快艇,每天往返于海岛多次,很多远方的游客也闻名而来,海岛张开胸怀迎接着八方来客。忆往昔,交通不便难通信,烛光灯影照伊人。看今朝,海岛一片红烂漫,渔村处处尽朝晖。
作为海岛的女儿,我为海岛的今天而自豪,我爱你,美丽的海岛——石城岛我的家,我愿为你高歌,我愿为你添彩。
作者简介
张海燕:青年作家,环保志愿者,辽宁大连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年就读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海南万泉河文化研究会会员,被称为保护黑脸琵鹭爱心大使和海岛女作家,义务保护黑脸琵鹭10余年。曾做过教师、记者,现为大连鹭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创作作品多篇获奖:《中国农民》荣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没有不带伤的船》获“三峡杯”文学作品一等奖,出版散文集《三月春雨天》,小说《我和人鹭情缘》,创作电影《人鹭情缘》《人鹭情》《心桥》《弩箭》《情定香歌里拉》电视剧《爱情鸟》《海蓬花开》《陕北往事》拍摄作品电影《人鹭情缘》《同心桥》《妈妈我爱你》等。
本文来自“天南地北庄河人”(ID:TNDB-zhuangheren)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