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诗之一途,非学无以开境,非鉴无以助长。学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者,众人之议或能见性。古人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岂独言君子风度,更引申为好学精神,不可不察。今云帆设此栏目,是为吾侪交流之便,鉴别之所,进步之平台,当不拘虚言,探微求真,以臻修远之境是盼。
云帆阅微堂
云帆诗会·第24期作品选评
点评以评家交稿时间先后为序
段维点评
挽袁公
张明新
米菩萨已赴天堂,饱腹人谁不断肠?
绝世之功无以报,行星一颗作勋章。
袁公仙逝,悼诗无数。此作好就好在起句和结句的两个比喻:将其功德比为“米菩萨”,将行星比作人民对其嘉奖的勋章,恰切而生动。
初夏
胡文正
乍暖还凉日掩辉,江南初夏雨菲菲。
柳丝伸展多情绿,缠往春天不许归。
转结句“柳丝伸展多情绿,缠往春天不许归”带有些许新诗意味,道人所未道也。创新无需多,一点即足矣。
西柏坡
潘泓
领袖一挥手,罡风起小村。
油灯明道路,石碾转乾坤。
已不波澜涌,长宜信念温。
铿铿听脚步,院落仰昆仑。
缅怀领袖的诗也算是时政诗之一类,写好很难。本诗全凭想象构架,首联突起凭气势夺人,中间两联之比兴和议论精警,尾联煞拍短促而回味绵长。
唐颢宇点评
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
丁海军
噩耗传来举国伤,仗公谷满九州仓。
忍看公赴玉楼召,许是天庭亦缺粮。
人间满仓,天庭缺粮,故唤袁公赴召。更见济世之力、忧民之心。此去仍足仓廪、飨万灵,悲痛复中有英雄气。
痛挽袁隆平院士
萧萧行吟
披风沐雨为农忙,热血喷浇金穗长。
此去仙乡莫多累,参天禾下好乘凉。
此篇反上篇之意而为之。袁公一生劳苦,无一日不忧世人。身灭魂存,恐登仙后仍不得休息,故嘱公以“莫多累”。袁公愿禾参天之愿已成,而今而后,公知免夫!请乘凉于禾下。读之恸然下泪。
浣溪沙·湍河
河南(陈镇)
桃李不言落碧堤,春风吹燕口中泥。扁舟一叶向城西。云影无边分上下,钟声有脚走高低。香霖打湿杏花衣。
钟声有脚,奇想。钟声有脚能走高低,更奇想。似“车轮生四角”。对“云影”妥帖工稳,“上下”与“高低”亦有层次之妙。浣溪沙需过片对仗精警,对仗佳则全篇佳。正是此调做法。
高石春点评
自嘲
江岚
近年真老矣,世事转头忘。
好比墨盒儿,总须晃一晃。
三四句声色未动,却哲理俨然。真正在人生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历久弥香,又怎会如鸡毛蒜皮之事转头即忘?
辛丑夏日观龙舟赛前演练
吴长龄
凌波催鼓驶颠台,离箭飞空一字开。
敢问江心翻浪者,几人不为斗名来?
三四句既是反思,也是反讽:当下端午龙舟竞渡还是传统意义上对诗人屈原的纪念之举么?诗有别裁方可读。
袁公隆平先生千古
忆雪堂
甘为稻粱谋,分株活亿万生灵,忧患之中,有真菩萨;
乐承天地命,助力度三千刧难,我公而外,无大救星。
此联简略而又深刻的概括了袁公的功与德。圣人三立,立德、立功、立言,袁公至少占其二,当代几人堪比!忆雪堂先生好手段!
郎晓梅点评
邓州
陈镇(河南)
楚秦战罢宋金争,烽火千年息不成。
人命从来如韭菜,一茬才割一茬生。
注:邓州曾为楚国和秦国的边界,后又成南宋和金之边界,多次爆发战争。
今国人常用“割韭菜”指利益如同韭菜一样一波被收割之后还会有新的一波利益可以被收割。此语最初用于股市,指机构、基金或大户抛售股票导股票大跌之后重新在低位建仓,如此周而复始获取利益的行为;也指散户买股票被套被收割损失利益的过程,散户就像韭菜,被收割之后还会再疯狂地生长起来。这里“割韭菜”是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中性词。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卷中菜部“韭”条有句:“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欲望平。”是为劳动人民反抗东汉王朝强权的民谣,“发如韭。剪复生”想表达的是老百姓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有顽强不屈的不可断绝的抗争力量,具有积极的褒义色彩。在这首《邓州》诗中,“割韭菜”所用意似近于《太平御览》所指民命,但感情色彩与之完全不同。诗人居高临下地看着一畦韭菜被割,又生长起来,又被收割走,如此循环,感情色彩近于时今股市所用,你所能看到的是诗人冷静而客观的态度。诗人只是一个旁白者,他只不过是在描述一个战争的机器一次次在邓州发动起来的事实,还原一个活生生的民众如同韭菜一样被反复收割的现场而已。毫无疑问,于客观之间,我们都读到了诗人所表现的儒家传统的哀而不伤。这种隐忍的客观反倒极具撼人的力量,令作品产生张力。诗人的主观情绪不仅没有缺席,反而浓烈欲爆。他的悲观与悲哀在结尾“割”与“生”先后序列逻辑安排,“割”后“生”,“生”复“割”,这是一个死循环,“息不成”,只要利益还在。这让我们的思维散射到很远,以及很近的,苦难的不平的时空。
辛丑夏日观龙舟赛前演练
吴长龄
凌波催鼓驶颠台,离箭飞空一字开。
敢问江心翻浪者,几人不为斗名来?
赛龙舟夺取名次是错,则体育搏击及其他竞技活动岂非皆可废却耶?各领域中的拼搏竞争似乎都有了罪。以斗名利谋财货为寻常的时下,此诗颇可以为异端,于是因怪异入眼不去。此诗诚借所观龙舟赛前演练场景讽喻讥刺功利的社会现实,一派暑热之间,好似一瓢冷水泼下来,激得人一激灵,瞬间本能排斥,转而又觉些许舒适。此种阅读感受是真诗该有而时下所不常见者。读诗知诗人之不同了。此诗一二句实写眼前所见三四句虚写引发的诗歌构造以及清浅随意的语言格调约略有清诗风度。商榷“颠台”。扬雄《太玄·上》有句:“次七:升于颠台,或拄之材。测曰:升台得拄,辅拂坚也。”司马光集注:“升於颠台,然而当日之昼,虽在衰危,而得良辅,如将颠之台,拄以良材,则高而不危也。”其中用“高”字。“颠台”,高而存危之台。虽于风浪之间有颠覆之危,依今日龙舟之形制,即便有台,或也不高,或可再酌。
书斋题壁
子不语
莺来燕去事何频,总为蹇途解旧因。
济世常崇经纬手,安分还羡太平人。
登楼自愧空忧乐,蜗室何堪悟屈伸。
学把敝怀虚若谷,勿教蝇利惹痴嗔。
意欲经纶济世而又贪恋安闲,有范希文之抱怀而又只能活如虫蛾,大我与小我绞缠,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光流逝,人生蹭蹬,作者的矛盾人格以及文人牢骚都在行间。这书斋就是一个修行的“场”,展示着一个普通文人的炽烈胶着的精神状态,有其典型性。此诗我虽喜其文气纵横,但不喜其通首写虚,且情绪错杂,读来辛苦。唐代刘沧有《题书斋》云:“一日不曾离此处,风吹疏牖夕云晴。气凌霜色剑光动,吟对雪华诗韵清。高木宿禽来远岳,古原残雨隔重城。西斋瑶瑟自为侣,门掩半春苔藓生。”一诗一情,景情相融,画意相交,观之不累,且自然而然生审美愉悦。如陆时雍《诗境总论》云:“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唱三讽,味之不尽。”情景互生更宜诗。
评家简介
以年齿为序
高石春简介
高石春,自号抱朴书生,云帆诗友会顾问。
段维简介
段维,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心潮诗词》评论双月刊主编。
郎晓梅简介
郎晓梅,女,辽宁凤城人,文学硕士,辽东学院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丹东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丹东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辽宁省女子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云帆诗友会诗词编审。著有《茗风旧体诗稿》。
唐颢宇简介
唐颢宇,小字海棠,斋号小狐仙馆。世居金陵,90后,诗人,文学博士,兼任云帆诗友会诗词编审。
声明
点评作品由评家在“云帆诗会第24期”中任选任评,平台如实呈现,著作权归作者和评家所有,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微刊投稿须知
参看往期精彩:
母亲节诗词大会
青春诗会
女神节诗词大会
云帆·辛丑迎春大团拜
庚子重阳节诗词大会
今月曾经照古人
云帆·庚子中秋节诗词大会
庚子·七夕诗词大会
·父亲节诗词大会
·云帆女神诗词大会
·母亲节诗词大会
迎新诗词大会
云帆·庚子迎春大团拜
云帆己亥迎春大团拜暨平台创建三周年特辑
首届“云帆诗友历年佳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公示
云帆诗友会年会在庐山召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一)
己亥金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二)
己亥深秋·云帆庐山年会雅集(三)
己亥暮春·云帆庐山工作室雅集
已无峰可仰且喜道能居——匡庐仰止八家吟
云帆青春诗会及期云帆诗会作品选评
云帆·母亲节诗词大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25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26期作品选评
云帆·父亲节诗词大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29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35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七夕诗词大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45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46期作品选评
庚子重阳诗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48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49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50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51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52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53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54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55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56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1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2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三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四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5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六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7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8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九期作品选评
女神节诗词大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12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期作品选评
辛丑春分诗会作品选评
云帆·辛丑清明诗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16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17期作品选评
高朝先:云帆辛丑谷雨诗会佳作选评
辛丑·谷雨诗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第19期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20期作品选评
青春诗会作品选评
云帆母亲节诗词大会作品选评
云帆诗会年第23期作品选评
云帆团队
顾问(以接受邀请时间先后为序)
熊东遨熊盛元杨逸明李树喜钟振振周啸天邓世广张海鸥周燕婷星汉江岚抱朴书生方伟丁欣段维林峰(香港)胡迎建魏新河陈仁德刘能英南广勋马建勋周达杨子怡王玉明凌泽欣黄友富
法律顾问
李清安
策划(排名不分先后)
南国风笛罗琦扈超峰李军何其三李静韦树定邢涛涛韩保汇小乙
诗教
阿朱段维
外联(排名不分先后)
吴瑾静如左启顺袁晓宏陈兴孙文曹江宁非也
编审(以年齿为序)
安全东崔德煌半隐庐抱朴书生宋善岭萧雨涵郎晓梅崔杏花唐颢宇
美编
张小红牛应萍
收稿
牛应萍木兮邹志洪雷彦赵文涵翰墨童可观
执行主编
璐雨诗
云帆诗友·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杨逸明范诗银李树喜周笃文陈永正刘梦芙
熊盛元钟振振胡迎建魏新河周燕婷郑欣淼钱志熙
方伟林峰高昌段维丁欣江岚金水星汉苏俊无名
刘庆霖刘能英陈仁德邓世广蔡世平张海鸥赵京战
萧雨涵王蛰堪半隐庐崔德煌崔杏花唐颢宇韦散木
抱朴书生沈华维苏些雩张红果武立胜徐晋如屈杰
潘泓李子阿朱金锐天许深南谢郎罗伟崔鲲千山
周啸天包德珍廖国华姚泉名刘道平郎晓梅李葆国
安全东何其三孟依依何智勇吴化勇萧剑勇渠大白
唐双宁张智深陈逸卿戴霖军徐中美李兴来李宗原
宋彩霞冉长春林丫头凌泽欣耿立东师红儒廖海洋
杨强雍平鉴水燕河曹辉曹阳何静吴瑾宁静赵英
莫真宝李伟亮王纪波王海亮莫雨涵倾一阁黄飞鹏
王玉明何永沂张家安张晓虹孔繁宇王守仁周泽安
汪冬霖赵秀敏曾俊甫王连生王超群冯仲平李增山
闫震何革李静月白楚成慕白郭七郑杰张栋何强
楚家冲陈思明邢涛涛黄友富程运钦李荣聪陈晓敏
杨子怡陈楚明李俊儒楼立剑徐俊丽孔祥庚马旭升
唐云龙陆玉梅刘曙光杨森翔国印周赵义山张银华
马建勋祁丽岩周维芳韩倚云郭定乾姚晓明东阁茶
刘泽宇董学增扈超峰张明新林看云胡文汉刘南陔
史外外史观棋不语落雪听禅眭谦晋风胡晓明曾真
梦烟霏杨春杰汪良忠刘英明李梦痴白秀萍许洁华
倪昌盛张芳君李昊宸马峥嵘周路平蔡红柳曹树友
杨新跃韩保汇蒋世鸿王善同张庆辉邓荣森曹继梅
楚凌岚时玉维黄爱和刘希波查筱英左启顺张建章
风清孙文尤悠梅庐龙佩匡晖姜彬黄莽小雨枫叶
染清尘朱思丞戴爱琴彭中文王映锦邓寿康沈鉴宇
南广勋胡水莲华慧娟侯兴黉海天风马建华张力夫
张海燕杨勇民夜轻寒风马驴郑晓京杨景乔王柳华
黄金辉陈志文冯恩泽程良宝熊华禄周吉潭孙临清
南风非也木樨玉蟾何鹤曹谦潘松桐荫安儿月儿
王海娜毛谷风程裕祯李如意蒋有亮哈声礼陈雅国
周学锋周向东严锦尧蒋昌典刘太品杨益安傅筱萍
巴晓芳柳金虎汪时健郭亚军李正安陶永德王惠玲
孙才张奕雨虹老胡文裳陈越刘燕晓梦眉卿王琼
傅占魁褚宝增邵天柱冷迎春刘红霞段兴朝孔祥金
辜学超朱泽民陈少聪晏水珍王惠玲邬小香刘秦文
顾青翎王瀚林苏小隐武建东燕雁无心天然泰然
梦欣文弱卢星马征张琳樊令大凡高寒郑毅于勇
王悦笛翁寒春杨名忠熊天锡黄启深詹三霞李晓明
潘乐乐江合友郭宝国阮莉萍雷海基张正清刘金平
王永江沈尘色程章灿许建军涂宏飞姚从新王红娟
李海彪张彦彬刘清天周逢俊钟子邦张岩山张伯晋
张和平胡平贵横道子陈麦岐陈显赫闫双时杨宝翔
李清安余秀玲罗小娟李瑞河黄小遐洪君默宋晓光
陈少平林志雄康永恒吴汉林何乃政诗影同春郁犁
周达潜斋南风杨敏樵风田茂李兵梁风刘军周晶
静如瘦竹玲珑吴楠苏燕文森秦凤苏声秋宝周秦
范义坤布凤华金嗣水李云桦杨世龙王继权牛应萍
谢少承梁二白叶兆辉蒋永桢方跃明张金英陈金如
唐龙胥奇张洋天放静云、微灯武斌张雷土土小乙
安洪波朱宁玉启蒿峰鹿红丽章剑钧曹淑贞曾继全
张青云高语含毛薆松狐公子紫菩提卢金伟袁绍藻
成文生杨立新赵清莆梅玮峰陈秋莲魏丹相看不厌
郑力王一舸六也饶惠熙韩开景王惠维曹国祥吴容
胡长虹向咏梅梅凤云蒋继辉张颖娟石晓玲邱晓林
蒙显鹏崔秀春高志文雨季王聪颖王改正卓玉郎
陈竹松于虹霞阙东明徐吉鸿吴长龄周继舟张建中
宋善岭慧质兰心芳芳丰云胡彭紫筠左云戴庆生
李文朝吴洪滨庄辉龙健李红星刘正中周红平刘刚
王国钦云裳青石阿岑祁连雪方建飞朱昌元赵瑞松
吴硕贤邢建建储昭时郑登平向志平史耀华陈金梅
马斗全高朝先何阳义钟庸庸肖芳珠廖润昌张幼鸣
卢冷夫王少刚郑安楚雪谢南容王啸林严秋林秋词
张伟新郭顺敏蔡雨红金越程志远卢竞芳光头阿来
归樵韩夫子邓玉柱郭子华岳贵春汪俊辉杨树林
陈海洋马星慧周佐福拾雨斋徐中秋李轶贤周磊
黄海涛叶永新白发科王海燕张小红璐雨诗曹初阳
云帆诗会第24期作品选评
点评嘉宾:抱朴书生、段维、郎晓梅、唐颢宇
约评、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