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百岁老人与甲午海战中北洋海战指挥失误初探
TUhjnbcbe - 2025/3/16 2:40:00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文/杨志本

甲午海战中北洋海战指挥失误初探之二

(二)黄海海战

年9月2日,日军决定以人分四路向平壤分进合击。清廷至此始决心增援平壤,决定将驻大连之总兵刘盛休所部铭军8个营人,由海路至大东沟,转陆路开赴平壤。随着朝鲜陆上战线的北移,日联合舰队决定继续北进,14日午间,由仁川出航;15日,抵小乳纛角(即长山串)停泊。同日,奉命护送铭军的丁汝昌率舰队抵大连。该舰队的编成为“定远”(旗舰)、“镇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济远”“超勇”“扬威”“平远”“广甲”“广丙”“镇南”“镇中”等14艘战舰,“福龙”和左队一号、二号、三号4艘鱼雷艇,共舰艇18艘。是日夜,叶志超统领的清军仅经一日之战,即由平壤撤逃,平壤遂沦于日军之手。

16日凌晨,刘盛休铭军8个营分乘招商局“新裕”“图南”等5轮,由丁汝昌率舰队护送,从大连启航东驶,午后,抵大东沟。舰队派“镇南”“镇中”两舰及鱼雷艇2艘入港护送运兵船,以保障部队上陆。“平远”“广丙”两舰及另外2艘鱼雷艇泊守港口,其余10舰在港外约12海里海域锚泊。舰队准备在部队上陆后,于17日返航。

日联合舰队据情况判断,北洋海军主力可能在黄海北部活动。为寻机决战,决计驶往海洋岛、大连湾、旅顺口,折返威海卫搜索。其舰队编成如下:第一游击队为“吉野”(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海军少将旗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等4舰;本队为“松岛”(联合舰队旗舰)、“严岛”“桥立”“扶桑”(巡洋舰)、“千代田”“比睿”(巡洋舰)、“赤城”(炮舰)、“西京丸”(辅助巡洋舰)等8艘,共12艘战舰。“赤城”号吃水2.9米,可抵近岛岸侦察搜索;且有大本营成员、新任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海军中将随舰,以亲自观察情况(见日本海军有终会编纂《近世帝国海军史要》①第五篇第七章第二节“日清战役”;另据浅野正恭撰《近世海战史·日清海战史》载,桦山系乘“西京丸”)。

17日(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晨6时30分,伊东率舰队抵海洋岛附近,派出“赤城”侦察,未发现清舰,即按计划转向东北航驶。9时30分,发现远前方海面煤烟缕起,判为北洋舰队,乃减速前进。

北洋舰队决定于17日午间返航。为防备返航途中与敌遭遇,丁汝昌召各舰长议定,途中遇敌时,舰队以“分段纵列”迎战。启航前,丁汝昌下达战斗命令,规定:①在战斗中,姊妹舰或对舰,务合而勿离,互相援助……③各舰以舰首对敌……⑤各舰当从旗舰之运动。舰队起锚列成五叠雁行小队阵(即五列横队)向西南航行:首叠(从左至右,以下各叠同)“定远”“镇远”,二叠“来远”“经远”,三叠“致远”“靖远”,四叠“超勇”“扬威”,五叠“济远”“广甲”。“平远”“广丙”及鱼雷艇2艘,于舰队右翼远后方跟随。“镇南”“镇中”及另外2艘鱼雷艇因入港护送登陆,基本未与此战。

10时30分,发现日舰队自西南方向驶来,即准备迎战。舰队由五叠雁行小队阵,以二、四叠向右前,三、五叠向左前,变换成雁行阵迎战(战役后,丁汝昌在写给李鸿章的报告中称舰队迎战时为“夹缝雁行阵”,这是与事实不符的,因为全舰队列成各小队——两舰组成——并列的雁行阵,自然无法列成为“夹缝雁行阵”)。其战斗队形的编成是“定远”“镇远”居中,“来远”“经远”“超勇”“扬威”右翼,“致远”“靖远”“济远”“广甲”左翼;但在展开过程中,战斗即打响,所以舰队的实际战斗队形自然形成为中间前突、两翼落后的近似于弧形,而未能形成整齐的一叠雁行阵。是故在许多记述和论著中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后翼梯阵”“后翼单梯阵”等说,这在当时是根本不存在的阵名;还有“犄角雁行小队阵”之说,这在当时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阵名;而且,即是退一步假设有此阵名,2艘舰组成的小队,也是根本无法列成犄角阵的,何来舰队的“犄角雁行小队阵”?

日本联合舰队在战斗过程中,始终采取单纵队(即单行鱼贯阵),第一游击队在前,本队在后,“西京丸”“赤城”前后并列于本队后尾左侧。当双方进至相距6.5海里(约米)时,第一游击队稍向左转向,欲攻击北洋舰队之右翼。

12时50分,双方接近至3.2海里(约米),“定远”舰首先发炮攻击,战斗遂即开始。正位于“定远”飞桥上指挥的丁汝昌,因飞桥被前主炮发炮时震塌而摔伤,被救起送回住舱。随后“定远”舰的信旗设备亦被敌炮火所毁,舰队指挥遂中断。日联合舰队以14节的高速急进。至1.6海里(约米)时,第一游击队对“超勇”“扬威”两舰实施猛烈攻击。

12时55分,双方战斗一直抵近到相距不足1海里,“超勇”“扬威”两舰起火,日舰“吉野”亦中弹起火。

13时05分,“超勇”“扬威”退出战斗。

13时10分,北洋舰队在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定远”“镇远”“经远”“致远”“靖远”各舰对日舰队中落后的“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等4舰猛烈攻击,重创“赤城”,伤“比睿”“西京丸”,击毙“赤城”舰长坂本八太郎;“扶桑”以高速追赶本队,得免。

13时20分,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攻击掠过北洋舰队右翼时,北洋舰队中间及左翼各舰因被蔽于己舰而不能发炮。此时,伊东祐亨命令第一游击队向右后转向,旋回攻击;在仓促之中,坪井航三误为向左后转向,遂左转旋回。伊东祐亨本来计划在第一游击队向右后转向的同时,率本队向左后转向,以夹击北洋舰队;当见到第一游击队误向左后转向时,遂即临机改变本队为向右后转向旋回,插向北洋舰队右翼侧后,仍企图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对北洋舰队的夹击态势。

13时30分,“超勇”“扬威”先后沉没。“超勇”管带黄建勋、帮带大副翁守瑜,“扬威”管带林履中及两舰官兵大部阵亡。“平远”“广丙”2舰及鱼雷艇2艘赶到战场参加战斗,协同“靖远”攻击“西京丸”,但被日第一游击队断阻。

14时15分,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发现“比睿”“赤城”的“危险”信号,即第二次左转旋回,攻击“经远”等舰。此时,日联合舰队本队已右旋绕至北洋舰队侧后,形成夹击态势。

15时30分,管带邓世昌指挥已重伤倾侧的“致远”舰向日舰“吉野”猛冲,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被日舰击沉。邓世昌、帮带大副陈金揆及全舰官兵余人壮烈殉国。“定远”“镇远”“平远”攻击“松岛”,将其重创,毙伤其人。伊东祐亨被迫改“桥立”为旗舰。“济远”“广甲”擅自逃离战场返航,“广甲”至大连湾三山岛触礁。

15时52分,日第一游击队之“高千穗”于1.5海里(约米)的距离,“吉野”于1.2海里(约米)的距离夹击“经远”。

16时48分,“经远”左舷倾侧,船底已露出水面。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等奋战阵亡。

17时,“经远”炸裂沉没,全舰官兵名,除16人获救外,均壮烈殉国。“来远”“靖远”2舰均重伤退出战斗,全力抢险后,又迅速加入战斗。“靖远”帮带大副刘冠雄建议管带叶祖珪,由本舰代悬信旗指挥集队,继续战斗;并调“镇南”“镇中”及另外2艘鱼雷艇前来参战。

17时40分,伊东祐亨鉴于“松岛”“吉野”等舰受创,天已薄暮,恐遭鱼雷艇攻击,遂下令全队向东南方向撤出战斗。北洋舰队稍予追击后,即撤收返旅顺。

23日,在三山岛触礁的“广甲”,为日舰击毁。

24日,清廷下令将“济远”管带方伯谦处决;将“广甲”管带吴敬荣革职。

黄海海战历时5小时。此役是中日海军主力进行的一次决战性的海上战役,也是近代海战史上远东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战役。战役的结局:北洋海军被击沉、击毁“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广甲”等巡洋舰5艘,被击伤“定远”“镇远”“来远”“靖远”等巡洋舰4艘,官兵伤亡人。损失军舰占所有巡洋舰艘数的38%,吨位的25%,遭到了严重损失。日本联合舰队被击伤“松岛”“吉野”“秋津洲”“比睿”“扶桑”等巡洋舰5艘,“西京丸”辅助巡舰1艘,“赤城”炮舰1艘,官兵伤亡人(据日方资料)。黄海北部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这对于以后的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 《明治百年史丛书》第卷。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岁老人与甲午海战中北洋海战指挥失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