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观点报》网站发表了舰艇工程师亚历山大·希什金的署名文章,在这篇名为《中国海军的实际战斗力被明显夸大》的文章中,作者指出,中国潜艇存在3大缺陷:一是噪音大,二是AIP技术落后西方两代,三是缺乏作战经验。
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居然无人站出来进行反驳和解读,整个网络一片鸦雀无声!此情此景令人唏嘘,平日将国产装备吹上天的自媒体人,奈何都沉默了,难道是赞同了作者的观点?
中国攻击型核潜艇而从评论看,一干吃瓜群众倒是随声附和的紧,将中国潜艇批驳的一无是处。什么日本已使用了瑞典的第三代AIP技术,中国还是第一代之类的......。那只能说明中国科研能力强大,看一遍就会了,我们今天用的AIP技术早已国产化,且中国AIP发动机是外燃发动机,噪音比内燃发动机更小,效率和功率却更大,但日本还在买买买。
中国曾引进俄罗斯“龙卷风”火箭炮,看看现在,谁才是世界一流?中国曾引进了12艘“基洛级”常规潜艇,从此就未再引进过。中国曾大量引进苏-27、苏-30,如今苏-35我们只引进了24架。中国歼-20已服役了,俄罗斯苏-57还没列装,且貌似也不准备大量生产了,要直接搞6代机了,5代机都搞不好去搞6代,能行吗?被俄军自豪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完全是个空射版的弹道导弹,无任何新奇之处,我们的东风-17,“凌云”高超音速武器平台,则是真真正正的高超音速导弹。
我们的电磁炮上舰了,激光武器、微波武器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年来,我们建造了30多艘A,6艘C,十几艘D,正在开建D的升级版E,而万吨大驱也快海试了,从苏联解体至今,俄军20年未建造一艘像样的大型水面战舰,且造大舰又和油价挂钩了,估计很快将只有“快艇舰队”可用了。我们的国产航母海试了,俄唯一航母大修了,连干船坞都没有。
我们的电磁弹射型航母正在建造,俄有吗?我们曾大量引进伊尔-76,如今有了运-20,再也不需要了。我们第一次接触舰载垂发系统是15年前开工的2艘C驱逐舰,被称“俄式中华神盾”,像驳壳枪一样的转轮式垂发,一个单元共用一个发射口,现在安装的是全球尺寸最大的通用化冷热共架垂发系统,据外媒称连美军做梦都想要。
中国B攻击型核潜艇我们的常规潜艇出口了到了巴铁和泰国,俄罗斯的“拉达级”却一直存在技术问题,原计划建造8艘,实际建造3艘,至今只有一艘在役。曾经大卖的“基洛级”,如今性能已逐渐不入流,卖不动了。俄罗斯近期大量亮相杀手锏武器,但一看除了反导系统,就剩一个字:“核”,常规武器不如人,也只有大力发展“核”了。
该专家的话也不值一驳,他称:中国战略核潜艇噪音太大,还不如前苏联年服役的德尔塔III第3代战略核潜艇,如今俄罗斯正在发展第5代核潜艇,也就是说中国A的噪音水平连40多年前的老潜艇也比不上。
当年,美国曾说我们的第一代“汉”级核潜艇一出海,其巨大的噪声在夏威夷就能够被监听到。这非常令人郁闷,事实真的如此吗?
然而根据坛子里多年来陆续流出的消息显示:94年一艘在黄海与美小鹰号航母对峙了3昼夜;96年一艘曾渗透到美海军航母战斗群中;04年一艘跟踪了在西太演习的美航母编队,在关岛、台岛、九州岛兜了一圈,未被发现。年服役的第一代核潜艇尚能如此,更不要说我们最新的“商”级B和“晋”级A了!
该专家又称,中国B常规潜艇的AIP技术落后西方两代。他指出,中国B使用的是瑞典第一代的AIP技术,而斯特林发动机目前已发展到第3代。更有神逻辑:正是对中国AIP技术的担心,使得原本采购中国出口型的S-20和S-26的泰国和巴铁,如今仍处在观望。
中国A战略核潜艇年4月末,中船重工首席技术专家、研究所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吴崇建在接受采访时自豪的表示:“我们的AIP常规潜艇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距离世界领先还差临门一脚”“中国AIP潜艇的多项性能已位居世界第一,尤其是降噪技术水平更是世界第一。”
如此自信满满,难道说我们的AIP技术,真的差了世界两代?我们吴总师的话,难道还不如这个所谓的毛子专家的话更不值得信赖吗?
而根据最新消息,中国正在多个造船厂同时建造B型潜艇,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降噪技术,包括新一代减震浮筏、消音瓦和AIP技术等等,整体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截至目前,仅东海舰队的AIP潜艇就已安全潜航了数十万海里,相当于每年潜航数万海里,如此高的出勤率,如此的航程,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AIP潜艇非常好用。
看来,俄罗斯专家的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怎么就有一股酸味呢!诚然,中国潜艇,尤其是核潜艇目前和美俄最先进水平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也不至于差到如此地步!刻意的自吹自擂要不得,但一味的贬低和崇洋媚外就好吗,国外月亮真比中国圆,不见得吧!
中国B常规AIP潜艇如今,我们的国宝级院士马伟明团队,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无轴泵喷推进器,未来/的噪音水平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只有有信心,铁棒也能磨成针!
中华民族向来坚韧不拔、不屈不挠,从不信邪,也不服霸,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能做的更好!核心技术买不来,只有突破、再突破,才是正确的道路!在此,向军工战线默默耕耘的科研人员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