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受威海市海洋发展局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产研究所*委书记、副所长赵宪勇研究员、冷凯良研究员等专家,莅临赤山集团考察指导远洋渔业发展。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组副书记、调研员王传良陪同。
*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赤山集团海都食品有限公司
在赤山集团海都食品有限公司,*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听取了海都食品有关负责人关于企业发展、原材料供应、车间生产、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情况的介绍,对赤山集团在远洋鱿鱼捕捞和精深加工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
*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实地考察南极磷虾产业园项目
在赤山集团南极磷虾产业园建设工地,*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实地查看了南极磷虾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情况,听取了赤山集团关于项目投资、项目规划、科技合作、市场预期等方面介绍,表示对该项目有浓厚兴趣,期待与赤山集团展开合作,推动项目规划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效益。
*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走访赤山集团企业展厅
在赤山集团企业展厅,*海水产研究所专家详细了解了赤山集团的发展历程、组织结构、企业荣誉、企业*建、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对赤山集团30多年来敢闯敢试、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由一家乡镇渔业企业发展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艰辛历程表示敬佩。
*海水产研究所专家与赤山集团有关负责人座谈交流
在南极磷虾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海水产研究所专家与赤山集团有关负责人就南极磷虾捕捞船建造、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南极磷虾产品市场布局与销售前景、南极磷虾捕捞配额与产品国际竞争等进行了深入讨论。赵宪勇研究员等表示,南极磷虾资源全球总量巨大、开发程度较低、营养价值丰富,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建议赤山集团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围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在磷虾捕捞船设计、捕捞技术选择、船载磷虾深加工技术应用等方面多做调研、科学决策,增强企业南极鳞虾产业可持续生态开发话语权。
南极磷虾据悉,南极磷虾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8亿元,规划占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南极磷虾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库、高端生物制品研发中心及产业化三大板块。项目竣工投产后,预计年可生产脱脂磷虾粉1万吨、磷虾油吨、磷虾海洋食品2万吨,虾青素、磷虾酶、磷虾肽等高端海洋生物医药中间体50吨,年新增总产值可达10亿元。
编辑:兰萱制作:朝颜
转发是一种动力,请分享到朋友圈往期精彩:
?世界牡蛎大咖云集,助力我市牡蛎立足世界
?6个涉海高校院所入驻威海
?威海海洋休闲产业发展宣传片
?孟非跟郭德纲这样说威海,刷屏啦
?农业农村部交叉执法督察组在威海检查
?赤山集团南极磷虾产业园开工
?海上查、陆地堵!威海全力整治这项违规行为
?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小海岛,年门票收入超3亿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正式揭牌
?雪后的威海,美得就像童话世界
?查获涉嫌人员74人!“行刑衔接”机制显成效
?这里有最强海鲜攻略,挑海鲜做海鲜再也不愁了
?新华社都发消息了!这个国际海水浴场水质为优
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威海广播电视台海洋频道
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研究所主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9月23日上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产研究所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该船预计明年5月份下水,年底交付使用,并加入海洋国家实验室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同时开工建造的还有东海水产研究所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一型两船)。
两艘调查船的建设受到农业部高度重视,开工之时专门组织船东、船厂、设计、监理和船检等各方开展研讨,确保设计目标、建造计划落实到位。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张合成、渔业渔*管理局局长张显良、长江流域渔*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彥亮、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李昌健,中国海警局东海分局筹备组组长李富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副院长崔国辉,上海市农业委员会秘书长邵启良,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姜清春,上海海洋大学*委书记吴嘉敏,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科学家、*海水产研究所*委书记赵宪勇,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陈雪忠,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江世贵,海洋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装备联合实验室科学家、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研究所副所长金承仪等领导出席研讨会。
研讨交流会上,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致欢迎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李昌健、农业部渔业渔*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农业部发展计划司长张合成分别发表讲话,要求各有关单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项沟通协调工作,保障项目的执行进度和资金安全,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船舶建设工作,打造渔业精品船舶,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做出贡献。项目建造组分别介绍了两艘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建设进展与建造计划;设计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研究所介绍了船舶设计方案,尤其是在船型精细优化、结构轻量化、定量声学设计、绿色环保技术与科考探捕系统等方面的设计独具特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参建各方均表示会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调查船后续建造工作,共同努力打造出“综合航行性能优良、技术领先、安全可靠、安静舒适、绿色环保、功能齐全”的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助力渔业、走向深蓝。
会后,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调查船裁板建造的历史时刻,崔利锋院长、陈雪忠所长、赵宪勇书记共同按下了施工按钮,两艘调查船正式进入了建造阶段。
这两艘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建设是农业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科学调查船,船舶为双层连续甲板、长首楼、尾滑道、垂直球首船型,全景式驾驶室、方尾、单机、单导管调距螺旋桨(CPP)、单襟翼舵,配备了首/尾侧推、方龙骨、舭龙骨及可控式被动减摇水舱、动力定位及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操纵灵活,适航性和耐波性较好。该船主机功率千瓦、总长84.50米、型宽15米、型深8米、设计吃水5米、满载排水量.5吨、续航力海里、最大航速14.5节、自持力60天、定员60人,配置相关科研仪器设备64台(套)。该船具有国际先进的海洋渔业探捕、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环境生物调查、海洋理化分析、声像评估与遥感等5大科学调查系统;配备了国际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绞纲机、卷网机、自动拖网控制系统、电动变频CTD绞车、专用收放装置等甲板机械操控装备,可开展底层拖网、变水层拖网、延绳钓、鱿鱼钓等4种探捕作业方式,能够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并确保科学调查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两船建成后可满足无限航区和南北两极(除冰区以外)海域的航行要求,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国家实验室自试点运行以来,大力推进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的建设。目前已有20余艘科学考察船在此平台上共享共用。按照协同共享、创新发展的原则,海洋国家实验室每年征集涉海科学家的航次需求,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协商制定航(潜)次计划及科考路线。已成功进行了“万米深海行动计划”(探秘马里亚纳海沟)、“两洋一海”共享航次,填补了多项国内海洋深沟研究空白,为揭示海洋板块运动之谜奠定良好基础;并建成“透明海洋计划”南海-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成为目前国际上针对特定海区组网规模最大的潜标综合观测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海水产研究所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建成后加入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将大大增强海洋国家实验室的渔业资源调查能力,为我国海洋渔业调查做出更多的贡献。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是全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海洋科技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保障。调查船的开工建设为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贯彻海洋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