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闻透析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从木壳渔轮
TUhjnbcbe - 2021/6/4 1:39:00
医院订阅哦

春暖花开,乘船远航。4月6日中午,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鸣响,“北斗”号海洋渔业调查船缓缓驶离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前往*渤海,执行调查任务。

耕海牧渔,生生不息。从年由上海迁至青岛后,70年里,一艘艘科学调查船离港起航,引领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之路。

70年里,从木壳的“京渔”轮,到钢壳的“*海”号、“*海”号,从挪威赠送的“北斗”号,到年建成的“中渔科”号,再到今天世界一流雄姿勃发的“蓝海”号,从一个侧面清晰地反映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发展与深入,背后折射的是我国海洋渔业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从小到大、百折不挠,从浅蓝走向深蓝,从近海挺进大洋。

朋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科学调查船!

从“木质时代”向“钢质时代”迈进

拉开新中国海洋渔业调查序幕的,是一艘木壳渔轮——“京渔”轮调查船。

*海水产研究所自上海迁至青岛后,大面积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始于年。当时仅有一艘总吨位为86.54的“京渔”调查船(后改名为“鲁渔2号”和“*海2号”),该船原系美国制造的木壳渔轮,解放前夕曾沉入上海*浦江内,打捞大修后拨交研究所使用,其马力为左右,航速8海里/小时。年4月13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以(64)水计字第90号文批准报废。

木壳船之后,钢壳调查船出现,调查船也从“木质时代”向“钢质时代”迈进。

年底,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钢壳调查船两艘,命名为“鲁渔3号”、“鲁渔4号”,总吨位约吨,马力,航速9.5海里/小时,后又分别更名为“*海3号”、“*海4号”。

年春,该所由上海求新造船厂建造了一艘钢壳调查船,并命名为“*海1号”,总排水量吨,马力,航速10海里/小时。年曾用该船参加石油部石油勘察第六大队(天津塘沽)的渤海湾油田勘察工作,后于年将该船调拨给该队使用。年8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部的指示,将“*海1号”船调拨给石油部厂一大队。

年,*海水产研究所由石岛镇*海造船厂建造了木壳机帆船两艘,命名为“*海5号”、“*海6号”,总吨位约40吨,80马力,航速7海里/小时,后于年调拨给浙江省水产供销公司。

年,科学的春天来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全国科学大会的精神,让*海所的科研工作者激动不已,大家日以继夜、争分夺秒地开展科研工作。与此同时,年6月到11月,半年内,*海所接连建造了三艘调查船——“*海”号、“*海”号、“*海”号,后两艘是钢壳渔业资源调查船。中断多年的海洋渔业调查再次起航,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让海洋造福人类,使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再次踏上征程……

年6月,*海水产研究所由胶南县泊里镇造船厂建造了一艘小型木壳沿岸工作船,命名为“*海”号,主机功率80马力。

年11月,由旅大市渔轮修造厂建造了两艘钢壳渔业资源调查船,命名为“*海”号、“*海”号,主机功率为马力,吨,航速11海里/小时。

从“功勋调查船”到“渔业航母”

如今,*海水产研究所拥有海洋渔业资源科学调查船“北斗”号、近岸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船“中渔科”号、“中渔科”号、“蓝海”号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构建起了在近岸、近海、外海及远洋等开展海洋渔业科学考察的共享平台,我国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

⒈“北斗”号

年10月,挪威王国赠送我国钢壳渔业资源调查船一艘,由*海水产研究所负责管理使用,命名为“北斗”号,该船长56.4米,宽12.5米,满载吃水6.4米,总吨位吨,主机一台2马力,辅机两台各马力,航速10节,定员56人。船上装备先进的导航通讯仪器和科研设备,采用可变螺距推进器,前后横向侧推器,可以在冰区以外的全球水域进行作业。设声学仪器室、水文实验室、鱼类实验室、海洋化学实验室、物理海洋实验室。配备彩色探鱼仪、底层拖网、变水层拖网、浮游生物拖网、CTD、地质取样等科研设施。

“北斗”号先后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海洋科研调查任务,取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及环境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做出重要贡献。

30多年来,“北斗”号累计出航余航次,安全航程四十余万海里,年均海上作业天。承担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年,“北斗”号被原农业部水产司授予“鳀鱼开发先进船”荣誉称号、7年被农业部授予“功勋调查船”荣誉称号、年又获“全国农业先进集体”称号。

⒉“中渔科”号(曾用名“‘*海星’号”)

年8月,建成“中渔科”号近岸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船,是农业部*渤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项目重要建设内容。

“中渔科”号的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沿岸和港湾海区无专业渔业调查船的空白,为开展*渤海沿岸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区域渔业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共享平台。

⒊“中渔科”号

“中渔科”号是农业部吨级渔业资源调查船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所新建的一艘总长42.8米,总吨位,主机功率约千瓦,定员30人,续航力海里和自持力30天的渔业资源调查船。

“中渔科”号集捕捞、调查、科研于一体,自行开发研究,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船上设有渔业资源实验室、海洋环境实验室、声学评估实验室等,主要科研设施包括科研鱼探仪系统、无线拖网监测系统、CTD、船载多普勒海流仪、底层拖网、阿氏网和浮游生物拖网等,可开展*渤海区渔业资源和环境专业科学调查研究任务,为我国近海渔业科学调查和高新技术研发提供必要的平台。

⒋“蓝海”号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

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年9月12日,被誉为“渔业航母”的0吨级“蓝海”顺利下水。

该船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业综合科考船之一,将以优良的船舶性能和强大的科考功能服务海洋渔业资源调查。

“蓝海”号操纵灵活,适航性和耐波性较好。船体总长84.50米、型宽15米、满载排水量吨、续航力达海里,配备有国际先进的科学调查系统。

船上设有渔业资源实验室、生物环境实验室、理化环境实验室、声象评估与遥感实验室、渔业生物学实验室等,主要科研设备包括科研鱼探仪系统、无线拖网监测系统、CTD、船载多普勒海流仪、卫星遥感接收系统、侧扫声纳系统、浅地层剖面系统底层拖网、阿氏网和浮游生物拖网等。

年4月,“蓝海”已经完成第一次海试。

“蓝海”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所负责建设和具体运维,主要承担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环境的常规、专项和应急调查监测以及海洋综合调查和研究工作。与“蓝海”一起将成为未来10年内中国开展海洋渔业科学调查的主力*,与三大海区现有和待建的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全国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

“蓝海”与“蓝海”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高中国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装备水平,提升中国海洋渔业科学技术研究能力,为中国乃至世界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蓝海”号即将远航。中国海洋渔业科学事业,将继续向着深蓝,劈波斩浪……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作者/薄克国

相关阅读推荐

海洋科考▏基于海洋渔业发展的海洋科考船建造和应用

海洋论坛▏“互联网+海洋渔业”:智慧海洋渔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渔业探测▏沈蔚等:用于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的两种声学手段的比较

海洋讲坛▏田景波:现代海洋生态牧场报告

海洋渔业▏10万吨级深远海养殖平台总体技术研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透析黄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从木壳渔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