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千年辽塔,快塌了
TUhjnbcbe - 2021/6/8 13:42:00

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

首发:“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周刊

本报记者:丁铭、王靖、安路蒙、恩浩

编辑:*海波

//////////

乍暖还寒,草木枯*,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白塔破败而悲凉。

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

从远处看,破损的武安州白塔已发生倾斜。新华社记者王靖摄

当地群众和业内专家呼吁,亟须提高效率,立即对白塔进行加固维修,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千疮百孔成“斜塔”

从赤峰市敖汉旗出发,向西驱车30多公里,记者来到丰收乡白塔子村。武安州白塔(以下简称“白塔”)便位于村子西侧的一处高岗上。

然而,来到这座千年白塔脚下,记者看到的却是令人揪心的一幕。整座古塔已经严重破损,塔体发生歪斜,遍布千疮百孔,甚至面临倒塌危险。

67岁的村民李成仪住在白塔脚下。去年农历二月初二,村里举行“祭塔”仪式时,他猛然发现,自己老了,相伴60多年的白塔也“老”了:塔砖越掉越多,地上堆满了碎砖头;墙体外张,裂出一道道长口子;塔基座收窄,整个塔都变歪了。

“这塔恐怕不中了。”他担忧地说,“随时可能塌。1年?10年?一场大雨可能说塌就塌!”

邢玉华是白塔保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他列举了一连串的担忧:墙砖松动,砖缝里的*泥一抠就掉;裂缝变多、变大,塔北面有处缝隙甚至裂开10多厘米,南面的裂缝有4厘米;塔体已经向西北方向倾斜;塔基座缩进去一米多,头重脚轻……

他着急地说:“塌了可就瞎了,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千年古迹啊!”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研究评估称,白塔是一座八角形密檐空心塔,是现存辽塔中始建年代最早、最具辽中期建塔特色,且仅存的空心式砖塔,同时还是唯一一座采用穹顶式佛龛的现存辽塔,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年,该塔及所在地武安州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白塔当前的处境十分堪忧。记者绕着白塔走完几圈,粗略一数发现,整座塔竟然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孔洞,18条明显裂缝,最多的一个塔面上有近30个孔洞,最长的裂缝纵穿5层塔檐。

从近处看,武安州白塔墙体坑坑洼洼,残破不堪。新华社记者安路蒙摄

此外,塔檐和塔顶上已经长出野草,还有鸽子在塔里筑巢。

“我小时候白塔还不这样,以前墙皮是光溜的,墙体也没往外劈,裂纹也没这么多。”眼前的白塔,让时隔20年回乡探亲的李桂芬大吃一惊。

匆匆瞥过几眼,她就带孩子离开了这里。

不少村民也意识到了危险。35岁的村民李金虎近几年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严禁靠近白塔。“怕塔上掉砖头,砸坏孩子。”李金虎回忆说,小时候他经常去白塔玩,甚至爬上爬下,“现在用手就能把砖头扒拉下来,能不害怕?”

纸上“修缮”已多年

千年古塔何以破败成如此模样?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自然原因,还与漫长、低效的维修审批过程有很大关系。

从年加固工程立项获得国家批复,白塔竟是在纸上“修”了多年,实际维修一拖再拖,迟迟未动。

在多数村民眼里,年久失修是白塔面临倒塌的主要原因。

邢玉华指着南墙裂开的口子说:“这几年村里下了几场大雨,加上风吹日晒,裂纹明显变宽了。墙体裂成那样,遇到大暴雨或者地震,可能一下就倒了。”

李成仪也很纳闷,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破得要塌了,就是不见有关部门出手,“塔跟房子一样,没人管、没人修,可不就是塌嘛?何况白塔已经有一千年了!”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目前没有资料显示,武安州白塔在历史上有过修缮的记录。

记者查阅文件发现,早在年,国家文物局就在《关于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加固工程立项的批复》中,同意白塔的修缮工作。可之后迟迟不见内蒙古启动维修,直到年白塔的处境被媒体报道引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辽塔,快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