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绿树碧海蓝天
赤礁细浪彩帆金沙
在岛城亮丽的风景线上
一支来自中铁上海工程局的地铁建设劲旅
直面挑战抢抓机遇
以优异的成绩
践行着企业
对岛城人民、业主最坚定的承诺
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约30公里,设车站21座,是山东省首批轨道交通示范线,也是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中铁上海工程局城轨分公司承建的01工区,施工范围包括辛屯路站、朝阳山CBD站以及起点至辛屯路站区间、辛屯路站至朝阳山CBD站区间共2站2区间,标段总长1.76公里。作为中铁上海工程局立足青岛地铁市场的首个土建项目,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展示自身实力的“窗口工程”。
谋划于先,注重项目策划
年是项目大干之年,项目经理王冬冬把目光聚拢在“策划”这一关键词上:“我一直遵循这样的理念,工程建设想要开好局、起好步,关键是要做到提前策划、明确思路、狠抓落实。”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召开策划会,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表,对全年施工生产、安全风险、质量创优、技术创新、观摩活动提升项目信用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策划,强化员工“计划引领”意识。
从进场开始,现场施工每道重要工序都提前研讨施工方案,找到最佳工艺后再进行交底,每一步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绝不“摸着石头过河”。为全力加快施工生产进度,项目部定期组织技术部门召开技术例会理清管理思路,共同做好施工生产服务工作。
▲全线*史学习教育暨首座车站封顶仪式
项目部根据整体施工情况,制定“季度有大活动,月月有小观摩”的创优目标。年,项目部成功策划全线首座车站土方开挖完工仪式、全线*史学习教育暨首座车站封顶仪式、全线最大规模“防汛防台”应急演练、全线网最大规模“质量月”观摩等大型观摩活动及各类小型观摩活动10余场。滴水不漏的活动流程,印证了项目部超前谋划的理念,引来业主点赞:“多次大型观摩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贵公司永争第一的企业文化和高超的管理水平,展示了中国中铁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
督促于紧,严控工程质量
“只有打牢质量根基,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是项目管理团队在建设实践中达成的共识。自开工以来,项目部始终坚守质量高压线,将“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干得好才能干得快。为控制主体结构实体质量,项目部在工前筹划、工中控制、工后保护三方面下足功夫,严控安全质量。针对冬季气温低、混凝土养护难的情况,项目部在侧墙、顶板等薄弱部位全面应用抗裂混凝土,浇筑后及时铺设薄膜保水,实时监测内外温度,有效减少了混凝土裂缝,并总结提炼形成《明挖现浇车站抗裂防渗精做工法》。年初,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建刚到朝阳山CBD站检查指导时强调:“要总结经验做法,组织全线各标段观摩学习并推广使用该工艺,将混凝土高质量外观展示给市民。”
▲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
▲楼板实体
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项目部坚持“样板引路”制度,通过资源整合、源头防范、优选队伍、新材料投入、创优过程化等手段,有效保障了施工质量。同时,每周召开质量总结及现场质量分析会,提高质量管控意识,避免“坐井观天”,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自进场至今,项目部先后实现全线首座车站爆破成功、全线首座车站土方开挖完工、中国中铁全线首台盾构始发、全线首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全线首座车站附属结构封顶、全线首个区间单线贯通、全线首个区间双线贯通等“七个第一”,不断加紧建设的工地,成为全线文明施工、品质施工的典范,迎来多方喝彩。
落实于细,狠抓技术提升
项目管理团队将信息化与安全监管紧密结合,通过现场实名制进出入管理、车辆智能识别、盾构可视化监控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安全质量管控。王冬冬介绍:“项目部采用BIM模型进行三维技术交底,直观展示施工风险和复杂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有效帮助我们提高现场作业人员工序管控水平。”
▲观摩团参观盾构、TBM操作技能演示
技术提升,培训先行。项目部把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当成头等大事,建立“每周两课”培训制度,各部门轮流授课,及时解决员工在业务技能方面遇到的困难,促进“学习型”项目建设。技术员小李对此感叹道:“丰富的课程、全面的教学,真正做到了令大家获益。”依托位于辛屯路站的中国中铁在青首个地铁项目培训中心,项目部围绕应急救护、特种作业、盾构操作等技能对作业人员开展集中培训,有效提升了施工作业技术水平。
行动于快,创新*建管理
全线各工区创优争先竞争日益激烈,促使项目部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