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高线的特点
等高线是地面同一高度相邻点之连线。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均海平面为计算高程的起点,即高线的零点。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不能分叉,不能合并。即一条等高线不能分叉成两条,两条等高线不能合并成一条(悬崖,峭壁例外)。
2、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峭壁陡崖
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陡崖高度的计算
①如图是一个陡崖,可能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顶,而米等高线刚好穿过崖底,则陡崖的最小高度为米,但可能陡崖的最高点高度为.99……米,而崖底高度为0.0……01米。则这个陡崖的最大高度为近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为米≤H米。归纳后不难发现,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n-1)h≤△H(n+1)h
②崖顶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A+h>H≥A,A为崖顶处闭合等高线中海拔的最大值;
③崖底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B≥H>B-h,B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3、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
海拔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丘陵
海拔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4、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一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的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高向低处凸,低向高处凸”的原则)。
④若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于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1)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也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地形剖面图的主要制作步骤是:
①根据要求选取剖面线,如图甲中的AB线。
②选择适当的水平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转绘到剖面图中作横轴,一般来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相同,如图乙中的A′B′线;用等高线图的高度确定合理的垂直比例尺作纵轴,一般来说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如图乙中的垂直比例尺是水平比例尺的10倍。
③在地形图(甲)上沿着剖面线AB量Ac、cd、de……各段的距离,按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将量出的各段距离转绘到水平线A′B′上,得c′、d′、e′……各点;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的高度是按各点高乘以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
④将垂线的各端点连成曲线,注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即成为沿AB线的剖面图(乙)。
(2)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可作为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
6、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与气候结合: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m。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盆地不易散热,还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3)与运输线路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为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4)与“点”的区位结合: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则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5)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